•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行业信用
  • 中宏网首页 >
  • 信用 >
  • 行业信用 >
  • 正文

纵深推进“信用代证”改革 中关村信促会让“好政策”精准入企入心

2025-08-28 17:24:54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刘雪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中“推进信用报告深度应用”的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于2025年4月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于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宏网《信用会客厅》栏目近日组织召开题为“落实惠企便民重要举措纵深推进‘信用代证’改革”的专题交流研讨会,凝聚智慧共识,助力改革冲刺。

  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关村信促会)徐兴华秘书长应邀出席,并围绕中关村信促会推广宣传“信用代证”改革的实践成果作了主题发言。

  以下为徐兴华秘书长发言的主要内容整理:

  “信用代证”这项改革正处于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的关键阶段,共聚一堂的讨论既是经验的分享,更是信心的传递。

  作为全国首家倡导企业信用自律的社会组织,中关村信促会积极支撑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见证了“信用代证”从理念设计到实践落地的全过程,深切感受到这项改革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深远意义。

  在过往的企业调研中发现,企业上市申报时要跑二三十个部门开证明,最怕漏了某个章,一切重来;更头疼的是,不同部门对证明的要求五花八门,A部门认可的材料到了B部门可能就成了“无效证明”。这些“盖章奔波”“证明打架”的痛点,让企业在发展关键期被琐事绊住脚。

  正是为了破解这些难题,2023年9月,北京正式实施专项信用报告替代20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证明;2024年拓展至42个重点领域全覆盖,更好满足企业多维度办事需求。从上市融资到招投标,从政策申请到评先评优,“信用代证”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企业办事的“便利之门”。这不仅是流程的简化,更是一场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政府用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企业用信用记录赢得发展便利。

  作为连接政企的桥梁,中关村信促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让好政策真正走进企业心里。这两年,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政策“讲透”。在北京市经信局指导下,中关村信促会组织开展“信用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把营商服务市集搬进产业园,搞沉浸式政策体验。培训会上,我们用企业听得懂的话拆解政策,slogan就是“鼠标一点,四十余个领域信息即刻呈现,几分钟轻松搞定”。很多企业负责人听完说:“原来开证明能这么简单,早知道就不用愁那么久了!”

  第二,把流程“画清”。我们制作了政策一图读懂、卡通漫画等宣传海报,把“查什么、在哪查、怎么用”这些关键信息,变成企业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图文。有企业说,这些海报贴在办公室,新人来了也能快速上手,省去了反复解释的功夫。

  第三,用案例“说话”。我们配合各相关部门,不仅制作了MG动画等视频,还邀请受益企业分享信用代证对生产经营的助力,将企业的真实体验通过新媒体平台传出去。比如一家装备企业,在中关村信促会的政策宣贯会上了解到信用代证,上市申报时就主动用专项信用报告替代了多份无违法违规证明,原本要跑半个月的事,线上几分钟就办完了。这样的案例传开后,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来咨询。他们也希望能够享受到“一键查询,零跑腿”的减证便民服务。

  当然,改革推进中也有需要破解的难题:比如大部分银行还没把专项信用报告纳入信贷风控流程,信用报告的“金融价值”还没充分释放;各地信用修复标准不统一,也影响了报告跨区域使用。

  近期,北京市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拓展应用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提出今年年底前,京津冀晋四地将建立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机制,打造一份京津冀晋跨区域的互认版专项信用报告,并在17个重点领域实现互认。跨区域互认不仅让企业跨省经营少跑腿,更给全国统一大市场搭建了“信用桥梁”,让数据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起来。当企业无论在北京,还是天津、河北、山西,甚至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都能凭信用报告畅行无阻,信用就真正成了市场经济的“硬通货”,有利于营造全社会这种“知信守信、用信爱信”的社会氛围,让信用红利和市场活力更加充分地释放。

  接下来,中关村信促会打算从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以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信用培育活动,把信用代证等惠企政策送进更多园区、更多企业;

  二是架起政企直通车,及时把企业的使用体验、改进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

  三是深化京津冀晋信用协会联动,一起探索跨区域互认的具体路径,让信用红利跨地域流动,在助力企业跨省经营少跑腿的同时,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搭建“信用桥梁”,让数据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起来。

  信用是无形的资产。当“信用代证”从“办事便利”升级为“信用有价”,当企业凭良好信用就能获得融资便利、市场机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也期待更多省市加入“信用代证”互认的行列,持续释放制度性改革红利。

编辑:刘雪馨
审核:王明月
指导编辑:韩鹏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