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8月28日,第十九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四届新投资大会上,海创汇AI首席顾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北京亦庄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北光谷实验室首席战略科学家房超,以《创新创业的结构性变革:AI的力量》为题,指出了当前创新创业面临的核心痛点,并以海创汇AI智能体为例, 分享了如何把握AI时代的创新创业逻辑,推动创业服务从“人力密集型”向“AI原生型”范式跃迁的做法。
无数字化不创业,破重重创业困境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度渗透,AI、大数据、物联网正成为创业核心工具。如何在“无数字化不创业”新趋势下抢占先机?已然成为创业者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
房超教授坦言,传统商业计划模式追求完美的前期策划和严格的线性发展路径,难以及时捕捉数字化场景下的动态需求;叠加传统创业团队多为“技术+销售”模式,缺少数字化运营、合规风控、跨文化管理人才,都限制了企业的成长空间。除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这一大症结,许多创业项目追求“模式复制”而非“技术突破”,缺乏核心技术壁垒,最终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不容忽视的是,数字化也为创新创业带来新的挑战。房超教授指出,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迭代迅猛,企业投入风险随之增加;传统产品开发周期和市场调研方法,难以捕捉当下多元化、迅速变化的用户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传统行业巨头跨界切入创业赛道,创业公司面临“降维打击”式的竞争压力;且数字化、硬科技领域人才稀缺,创业公司难以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面对这些深层次挑战,房超教授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的战略应对之道。他表示,在技术更迭加速的今天,企业应当“快速试错、持续迭代”,主动适应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也可通过“小步快跑、快速反馈”验证假设,及时调整创新方向。此外,面对碎片化、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企业应当灵活运用数据这一重要战略资产,借助数据分析优化运营效率,推动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
房超教授还强调,面对复杂的竞争格局,企业需善于整合外部资源、推进知识共享与技术协作,在开放合作中互利共赢。同时,也要将人才战略置于关键位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此持续汇聚创新资源、积攒创新内生动力。
AI智能体,创业的虚拟导师
事实上,AI技术对创新创业模式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创业服务带来深度变革。“虚拟导师”海创汇AI智能体,正是这一变革下的创新实践。
房超教授介绍,基于海创汇多年积累的创业大数据和创投模型,海创汇AI智能体运用“AI+创业大数据”技术,从“AI+BP智评、AI+技术估值、AI+投资人、AI+科创咨询、AI+数字大脑”等多个方向,满足了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核心发展需求。
比如AI+投资人功能,海创汇鲸准平台有超5万认证投资人,3万余家认证机构,能帮助企业精准快速匹配到投资人或机构,大幅提升融资效率。
在这背后,离不开创业加速生态的强有力支撑。不同于传统创业服务,海创汇构建了一个基于大企业产业生态资源开放共享的创业平台。通过开放融合海尔集团等大企业产业资源,海创汇聚焦企业在市场、融资、科技等方面的核心需求,利用创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创业服务。
目前,海创汇所搭建的创业生态中,涵盖大企业产业生态、高效科研创新生态、创业投资生态、孵化器行业生态和政企合作生态等。这一生态体系正驱动海创汇在AI+创业服务领域向着“以垂直大模型为智能中枢,以开放产业生态为价值杠杆,以全球化资源网络为增长引擎”的方向持续演进。
房超教授表示,海创汇的终极目标不仅是服务企业,更是构建“创业者—技术—资本—场景”的闭环自进化系统,推动创业服务从“人力密集型”向“AI原生型”范式跃迁。随着更多创业者拥抱这一新模式,我们有理由期待,创新创业的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燎原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