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海底捞的中场突围:在收缩的行业里做“不一样”的进攻

2025-08-28 15:04:02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8月28日电 百元价格带的“极致质价比”,成了海底捞最深的护城河。

  8月25日,海底捞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营业收入207.03亿元,净利润17.55亿元,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在餐饮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份财报背后,是一场静悄悄的组织变革和战略重构。

  从“疯狂开店”到“精准闭店”,从“单一品牌”到“矩阵孵化”,从“服务驱动”到“数字赋能”——海底捞正在用一套组合拳回应市场:它没有收缩,只是在换一种方式进攻。

  守得住:百元价格带的 “ 极致质价比 ”

  海底捞所在的90-110元客单价区间,依然保持稳定。这并不是一个主流价格带——据《2022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80元以下的火锅店占总数80%以上。但海底捞在这里建立了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其秘诀不在于低价,而在于“稳定的质价比”。

  在百元价位,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确定性”。海底捞通过“高品质产品+个性化服务+多元化场景”三重壁垒,构建了强大的情绪价值和信任基础。业内人士分析,从海底捞方面公布的人均客单价来看,海底捞并未主动卷入恶性价格战。

  “顾客愿意在百元客单价里,把海底捞当作‘性价比最高的确定性选择’。”这种“确定性”背后,是供应链的标准化、服务的系统化、场景的差异化。从鲜切牛肉工坊到夜宵主题店,从亲子餐厅到宠物友好门店,海底捞正在用“千店千面”的策略,切入更细分的消费场景。

  守,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构筑壁垒。海底捞在核心价格带的“守”,实则是以体验和效率为盾,抵御行业的寒气。

  从“守着火锅卖火锅”转向“围着火锅做拓展”,海底捞的外卖业务成为新亮点:上半年收入增长近60%,其中“一人食”场景的“下饭火锅菜”贡献超过55%的外卖收入。海底捞甚至从火锅菜延伸至拌饭、盖码饭,悄然切入25元价位的快餐市场。

  攻得巧: “ 红石榴计划 ” 与快速试错的智慧

  如果说守住主业是海底捞的“盾”,那么“红石榴计划”就是它的“矛”。

  2024年8月,海底捞正式推出“红石榴计划”,面向内外部创业者开放孵化机制。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底捞已孵化14个品牌,开设126家第二品牌餐厅,覆盖烤肉、砂锅菜、面包、炸鸡等多个品类。

  其中最亮眼的是“焰请烤肉铺子”,上半年新开46家,门店总数达70家。财报显示,“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

  但这并非一场毫无代价的狂欢。海底捞在第二品牌试水过程中“交了不少学费”,部分项目折戟沉沙。然而,这正是“红石榴计划”的底层逻辑:用可控的成本,快速试错,批量筛选,跑出精品。

  海底捞拥有绝大多数餐饮品牌不具备的试错底气:成熟的供应链、组织力、数字化中台和现金流支持。这些基础设施让新品牌的边际成本大幅降低,也让“饱和攻击”成为可能。

  正如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所说:“海底捞的创新创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现在提出‘红石榴计划’,是因为我们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地基,现在要在此基础上盖不同的建筑。”

  投资市场对此并不悲观。多品牌战略的失败率虽高,但只要跑通一个“第二增长曲线”,就足以覆盖前期所有试错成本。海底捞的“广撒网”,实则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最理性的选择。

  撑得起:数字化中台与组织韧性

  无论是守主业还是攻副业,海底捞的底层支撑始终是数字化与组织力。

  早在多年前,海底捞就提出“智能中台”战略,不再满足于单点工具的应用,而是将管理经验沉淀为“可复制、可扩展、可迭代”的数字化资产。

  AI巡店、自动化排班、智能订货系统、食材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这些系统不仅降低了门店管理难度,还提升了决策效率与准确性。财报中提到,AI巡店系统让海底捞的“快速准确”检查工作提效50%,KPAD数字化订货预测模型帮助600多家门店日均减少15份菜品浪费。

  更重要的是,这套中台系统正在成为“红石榴计划”的加速器。新品牌无需从零开始,可以直接复用海底捞的供应链、会员体系、管理流程和数字化工具。

  海底捞的数字化早已超越“线上点餐”“供应链ERP”等单点应用,走向真正的“中台化、智能化”。这不仅是对内提效,更是对外赋能的前奏。未来,这套系统甚至可能开放合作,成为行业基础设施。

  海底捞没有在收缩,而是在重构。

  它用“啄木鸟计划”优化门店结构,用“红石榴计划”探索新增量,用“智能中台”提升组织效率。在行业整体收缩的背景下,海底捞正在用一套“守-攻-撑”组合策略,完成一场静悄悄的中场转型。

  正如海底捞在财报中所说:“我们将继续秉持‘质量优先、稳中求进’的原则。”它的目标不再是规模最大化,而是质量可控、体验可期、增长可持续。

  不一样的海底捞,在这场中场突围中,选择的不是保守,而是一种更聪明、更系统的进攻。


编辑:沈露
审核: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