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来自环球网的报道:
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原神》与贵州的"游戏+文化"跨界实验,让来自二次元的风成为黔地非遗瑰宝前行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娄山藤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毅认为,此次联动活动对于贵州非遗传承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打开了一扇通往年轻世界的大门,拓宽了非遗传承的路径,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科技与文化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
苗族蜡染技艺惊艳破圈,吸引了年轻玩家。游戏角色"蓝砚"的藤编作品与贵州非遗传承人的实物藤编工艺同台,掀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当得知《原神》这款在年轻人中极具影响力的游戏希望与贵州非遗联动时,我内心非常期待和欣喜,让我看到了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新希望。"马毅向记者说道。
《原神》玩家通过游戏了解并爱上贵州非遗技艺——蜡染。苗族蜡染以蓝白二色巧妙搭配,在素布上绘出蝴蝶纹、鸟纹、龙纹等图案。蜡染设计师成昊介绍:"苗族蜡染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记录着苗族的悠久历史。如今,我们将这些蜡染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希望让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延续。"
成昊曾在贵州丹寨与画娘一同生活八年。在他看来,苗族文化体现了当地人简单质朴的世界观,让他内心更加纯粹,创作灵感也源源不断。他表示,在创作蜡染图案时,要与画娘像一家人一样彼此了解,才能更好地传递创作理念,完成出色的蜡染时装设计。
"比如我们有一件作品叫梦回桃花源。一开始,画娘不知道桃花源是什么。当我们为她讲述桃花源的故事时,画娘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将画面展现出来。"成昊表示,作品中细腻描绘了她们从小养蚕、织布、纺纱的生活过程,同时也融入了古老图腾,记录着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以及几何纹样。
除了蜡染,苗绣也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非遗文化魅力。"这是‘蝴蝶妈妈'的纹样。苗绣中的图案不仅代表了苗族的图腾崇拜,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比如蝴蝶。"苗绣传承人李文芳向记者讲述了苗绣图案的文化渊源。在《苗族古歌》世代传颂的上古神话中,是"蝴蝶妈妈"与水上的泡沫恋爱,生下12个蛋,才孵化出万物的祖先。
苗绣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期许,一针每一线都藏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李文芳告诉记者,比如石榴寓意吉祥、多子多福,鱼则寓意着繁荣和旺盛的生命力。龙图案还分为了水龙、飞龙等多种形态。这体现了苗族老人通过苗绣,将这些文化符号和历史故事以图案的形式绣在衣物上,传递着苗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蜡染非遗传承人杨乃金进一步介绍了蜡染的制作工艺。蜡染主要依赖天然材料,如蜂蜡和蓝靛草。蜂蜡用于绘制图案以起到防染作用,蓝靛草则用于染色。蜡染制作过程包括绘制图案、涂抹蜡、染色和脱蜡,最终形成独特的蓝白图案。
"通过家族传承和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蜡染艺术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特别是在游戏、时尚等领域应用,"杨乃金认为,未来可以尝试将蜡染图案运用到年轻人喜欢的动漫、游戏中,例如与《原神》游戏合作,让年轻人体验和学习蜡染,进而创作出他们喜欢的蜡染作品。蜡染技术可以应用在装饰品、围巾、包包上面,甚至可以作为壁画用于装修房屋,展现苗族特色,传承非遗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