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团队成功构建了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构建国际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据介绍,该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
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演示了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的任意构型重排,实现了高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总耗时仅为60毫秒。而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实际上,量子计算系统是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比如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理论上能够在某些特定领域极大程度超越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企业博弈的新战场。
行业商业潜力释放
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公开演讲中提到,量子计算正在接近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拐点,未来几年将强大到足以"解决一些有趣的全球性问题"。
量子计算产业迎关键拐点,从实验室研发向专用量子计算机应用逐步过渡。技术层面看,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指标持续提升,量子比特数量已达千比特级,超导路线凭借可扩展性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化潜力有望率先释放。
应用层面看,在金融、能源、物流领域或将成为量子计算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潜在市场价值可能超两千亿美元。未来,随着量子技术的持续优化和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量子计算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的黄金期。
微美全息科技创新争夺先机
无疑,量子计算产业已步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产业链生态有望全面受益。资料显示,量子科技概念股微美全息,近年来在量子科技赛道持续发力,其布局涵盖量子算法、硬件研发、场景应用等多个维度,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向外界源源不断展现出对前沿科技的前瞻性投入。
在量子技术热潮推动下,微美全息量子技术研发按下加速度,通过量子态编码数据(利用量子叠加性和纠缠性提升信息携带量),构建量子生成器与判别器的对抗训练模型,在跨领域数据处理中实现计算资源的指数级优势,并显著提升数据分类准确性,为复杂知识转移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微美全息开发的混合CPU-FPGA量子人工智能模拟器可在经典计算机上模拟量子计算机行为,支持量子算法的测试与优化,加速量子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的发展,将为量子计算与AI的融合开辟新路径。
结尾
总体看来,在全球量子竞速背景下,推动量子科技从理论走向现实应用,量子信息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目前已经进入以“产学研用管”协同推进为特征的新阶段。而在量子科技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将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的进程。那么,请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