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蓝凌星通自主研发的首颗蓝牙卫星成功送入500公里高度的低地球轨道。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卫星通信领域实现了技术跨越,让普通蓝牙设备直连太空成为现实,为全球通信版图增添了新变量。
传统卫星通信长期受限于“高价、专用”的发展模式,而这颗蓝牙卫星的成功发射彻底打破了这一壁垒。记者从研发团队了解到,蓝凌星通并非简单对蓝牙技术进行改良,而是对底层协议进行了颠覆性重构。
在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偏远山区,气象站、电力塔的数据能通过蓝牙卫星稳定回传;自然灾害导致地面通信瘫痪时,救援人员的位置和生命体征可实时上传;城市里的桥梁等基础设施,也能借助该技术实现自动监测,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50倍,精度做了多倍的精进与优化。而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全球无缝连接、智能手表紧急求救、共享单车精准定位等场景,正从想象变为可能。
此次突破更推动卫星通信产业实现破局发展。过去卫星通信终端成本高达上万元,功耗大、续航短,仅限专业领域使用。蓝凌星通将终端成本降至百元级,功耗降至毫瓦级,续航延长至数年,开放的技术生态让全球每年70亿台蓝牙设备都可成为潜在卫星终端,商业模式从硬件销售转向长期服务,打开了大众消费市场大门。
按照规划,未来三年蓝凌星通将发射72颗低轨卫星,构建全国首个蓝牙卫星物联网星座,实现全球分钟级覆盖。届时,无论在沙漠、海洋还是灾后断网区域,蓝牙设备都能“秒连卫星”。这不仅是技术的跨越,更是“连接普惠”的实践——让通信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为每台设备的基本能力,最终让世界真正告别“信息孤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