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绿动全球 氢启未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5-08-16 09:07:00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8月15日是我国的全国生态日,为加快推进长三角氢能源绿色发展、铸就氢基绿色能源绿智融合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领先的氢能源产融创新和绿色解决方案,推动“大能源”专业人才队伍跨学科融合教育,提升行业能源转型及氢能尖端技术研发能力,“绿动全球 氢启未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于当日在交大长宁校区举行。近300位“绿氢”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畅论“绿氢”产融发展蓝图。

  《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产融创新研究(2025)》发布

  在此次论坛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和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主编的《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产融创新研究(2025)——构建绿智融合的中国氢基绿色能源产融体系》正式发布。全书由前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挑战、中国“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发展、氢基能源新时代崛起、驱动未来氢基绿色能源产融投资机会、系统创新驱动氢能产业、“电-碳-氢”耦合市场化机制、创新技术加速氢能发展、氢能助力城乡绿色发展解决方案、产融实践和案例等九大篇章组成。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业实力持续提升

  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侯金花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为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院长孙予罕,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贾金平,上海盛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道洪,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特聘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何炎平,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公司独立董事周国来,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金融人才专委会课题研究总监、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人力资源管理专委会创始主任刘杰颁发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书。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蒋立峰和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主任胡洁共同见证。

  多功能智能六足机器人惊艳亮相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峰作《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与趋势》主题报告。他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积极推进海洋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海上风力发电是绿色能源的一种,随着海上发电装备大型化发展,新型海上风力和波浪一体化发电装备逐渐成为研究前沿。随后,他围绕风浪能量收集界面拓扑设计、风浪能量收集转换机构设计、风浪复合发电场设计,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讲解。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行走作业机器人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高峰教授团队所研发的六足导盲机器人在由央视和工信部联合摄制的首部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中精彩亮相。他向大家介绍了交大研发的不同种类机器人,并重点介绍了他们团队开发的六足机器人,六足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核电救灾、电力巡检、助老助残等多种场景。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主任胡洁作《打造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战略》主题报告。首先,从全球创新的大背景下,他提出全球创新研究院的绿色智能发展战略,并以“新能源板块”“人工智能板块”的院长工程为例,诠释了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发展的4.0解决方案。然后,以人工智能赋能氢能产业为主线,总结了去年8月15日第二届绿氢产融发展论坛以来的院长工程的成果,并发布了《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产融创新研究(2025)——构建绿智融合的中国氢基绿色能源产融体系》。最后,以上海交大金课体系赋能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培养为主线,对打造“大能源”和“大信息”高端人才做了展望。作为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主任,他倡议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高端人才培养的互动,推进能源产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最终构建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上海电气旗下氢器时代布局制氢核心技术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傅育文作《引领全球的氢能装备工程化实践和未来》主题报告。他表示,上海电气围绕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积极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旗下氢器时代重点布局电解水制氢设备,核心产品通过TÜV莱茵认证,包括100-3000 Nm³/h宽负荷碱性电解槽及5-400 Nm³/h高效率PEM电解槽,电耗均低至4.0 kWh/Nm³,并建成自动化产线与全功率测试平台。独创海水原位电解技术,助力深远海平台制氢。氢器时代2024年电解槽中标量全国前五,已落地20余项工程,在交通、能化结合、绿色工业园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全国唯一“P2X”全产业设备制造商,可提供氢能/氢基燃料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其中吉林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已完成全流程ISCC EU认证,碱性/PEM协同形成“基荷+调峰”运行模式,实现绿氢生产的柔性调节与秒级响应,极大提升绿电消纳能力。

  绿色金融与碳交易的创新实践路径探索

  上海盛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周道洪作《探索长三角绿色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与思考》主题报告。他表示,国有资本、财政资金是绿氢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具备战略方向性、政策导向性、长期稳定性的特征,而绿氢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追求快速反应、效率性和回报率,二者之间的制式差异需要创新制度安排,变革治理模式,打通束缚绿氢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努力建设市场友好型、创新友好型、包容性发展的体制机制。长三角作为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高地,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开放程度高、金融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政策协同灵活等优势,为全国绿氢商业化、产业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投融资新路径,打造长三角区域氢能一体化市场样本。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创始执行院长忻雷作《打造中国碳氢交易资产和价值创新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他倡议构建安全高效的绿色共享“高效能源互联网”及“电碳氢”耦合的绿色碳氢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氢气绿色能源生态体系;推动全国绿色碳氢市场化机制建设,倡导高碳强度产业向绿氢富集地区转移,促进碳氢产业动能转换;首次提出绿色碳氢资产(GreenCHA)代币化的新概念,预计GreenCHA将拥有诸多竞争优势,并可破解许多市场和融资难题。

  此次绿氢产融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上海交通大学对“大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培养与能源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高度关注与坚定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将充分利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专业力量和平台优势,着力打通绿氢领域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推进氢能人才培养、产融协同创新及绿色解决方案落地,在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自立自强的平台上勇担重任,持续发力,为加速绿色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沈露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