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以传感器为核心元件的智能仪器仪表已成为构建物联生态的关键基础设施。从工业生产的安全监控到城市供水的精准计量,从高风险环境的便携检测到边缘计算的智能决策,传感器与仪器仪表的深度融合正重塑着各行各业的运行逻辑。
值此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第33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MICONEX 2025)于8月13日至15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作为全球仪器仪表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风向标”,多国仪器仪表展不仅是洞悉前沿技术、把握市场脉搏的绝佳窗口,更是检验产业实力、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本届展会汇聚全球400余家顶尖企业,其展示内容将深刻反映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高端化、智能化、国产化替代。在众多参展企业中,汉威科技(主展位:A区A2091;传感器专位:A区A2131)的亮相尤为引人关注。
高举高打:多技术、多场景高端仪表矩阵亮相
纵观汉威科技的展位布局,涵盖了多技术原理、适配多应用场景的自主可控的高端传感器、仪器仪表及系统解决方案。据悉,其有三款产品,ZRT510制冷剂泄漏检测模组、JT-KWE激光家用燃气报警器以及C330-H便携式气云成像仪,斩获大会“十佳新品”称号。其中,现场重点展出的C330-H便携式气云成像仪,是一种非接触式VOCs气体泄漏监测利器,能够以热图像方式实时可视化天然气管道和设备等场景的气体泄漏,直观定位泄漏点并精确测温,实现远距离实时检测。
在工业安全监测控制领域,对可靠性和响应速度要求近乎严苛,其带来的安全仪表控制系统(SIS)解决方案,适用于石化、天然气等高风险场景,旨在为可燃有毒气体的实时、精准、可靠监测与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移动化、便捷化、智能化监测成为刚需的趋势下,其基于制冷/非制冷红外气云成像、声学成像、激光遥测等多元技术原理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家族(如R10、C330-H等),集成了先进的传感技术与智能算法,以轻巧便携、可视化、高精度的特性赋能现场作业人员,显著提升了高风险环境下的巡检效率,还能更好的保护其人身安全。
而在关乎国计民生的精准计量领域,汉威科技超声波水表、电磁流量计等产品的规模化、自动化生产能力(如百万台级超声水表专用产线)也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可满足城乡供水一体化、智慧水务等复杂场景下高精度、高可靠性、快速交付需求。
核心彰显:全链条自主可控的传感器基石
值得关注的是,汉威科技此次特别设立了传感器展位(A区A2131),将其作为核心基石予以重点呈现。这深刻反映了行业的共识:高端仪器仪表的“生辉”,其根基在于核心传感器的突破与自主可控。其展出的高性能激光器、超声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激光气体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是支撑其高端仪表性能的核心。
同时,作为构建“云·边·端”协同智能体系的重要一环,其AI边缘计算网关(“智慧边缘小脑”)展示了在边缘侧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预处理、分析和本地化快速决策的能力,这对于提升整个物联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是工业AI时代的重要智能硬件设备。
国产替代样本:突破技术封锁的创新之路
汉威科技此次展示的深层行业意义,在于其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从核心传感器到高端智能仪表整机”的全链条研发与制造能力。
这种能力在当前国内仪器仪表,尤其是高端传感器和高端仪表领域,仍然属于稀缺资源。长期以来,高端传感器和依赖其的高端仪器仪表是国产化替代的深水区,存在显著的“卡脖子”风险。部分国内企业能够在整机集成或单一领域取得突破,但真正掌握核心传感技术并实现高端仪表系列化、规模化自主生产的企业相对较少。
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在大会主论坛高端对话中指出,当前,传感器与仪表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应用场景从传统工业向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不断扩展。传感器与仪表本身也在向成套化检测装置演变,并与AI、边缘计算紧密结合,催生了新需求。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行业学会等平台发挥桥梁作用,助力协同创新,构建行业创新生态。他还特别提到,应大力发展工业AI模型以推动行业智慧化升级,可借助我国庞大工业体量优势,发展可解释、可追溯、轻量化、易部署的开源工业AI模型,吸引有数据、有经验但缺乏模型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参与训练,最终实现工业AI、芯片与传感器技术的自主可控并引领全球。
汉威科技的实践,是国产高端仪器仪表领域向纵深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一个积极信号。它表明,国内企业在攻克高端传感器核心技术、实现高端仪表多技术路线并行开发、满足复杂场景高可靠性需求方面,正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