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财年财务摘要
*调整后息税折摊前利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不包括对新交所集团经营业绩影响较小的某些非现金和非经常性项目。因此,该数据可更好地反映集团的实际业绩。计算调整后数据时并非依据《新加坡财务报告准则(国际)》(SFRS(I))。请参阅新交所集团财务业绩第8节,了解调整后数据与初始数据之间的调整项目。
除另有说明,新闻稿正文中的所有数据均为本年度(2025财年)数据;括号中的数据均为去年(2024财年)数据。部分数据可能经过四舍五入取整。
在2025财年,集团修订了收入与支出的列报方式:将交易类支出[1]从运营收入中抵销后,统一呈列为“净收入”。为便于与2025财年进行比较[2],2024财年的财务数据亦已按相同口径重列。
新加坡交易所(下称“新交所集团”)今日公布2025财年业绩,得益于股票、货币和大宗商品等各板块的全面增长,集团实现自上市以来的最高收入与净利润。
2025财年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9%,至6.095亿新元(5.259亿新元)。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增长16.9%,至8.320亿新元(7.116亿新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57.0新分(49.2新分)。
扣除交易费后,净收入[3]增长11.7%,至12.982亿新元(11.620亿新元),所有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增长。
董事会提议派发每股10.5新分(9.0新分)的末期季度股息,按年化计算增幅16.7%。股息将在即将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后,于2025年10月27日派付。若获批准,2025财年全年股息将达37.5新分(34.5新分),同比增长8.7%。
提升股东回报并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始终是新交所集团的重要目标。集团将继续奉行审慎且积极的资本配置策略——投资核心业务,抓住战略性增长机会,并持续向股东回馈资本。
按照这一策略,集团计划在2026至2028财年期间,每个季度稳定地把股息提高0.25新分。该计划将视盈利增长情况而定,充分体现了新交所集团商业模式的实力与韧性,以及其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的承诺。
新交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罗文才表示:“2025财年对新交所集团意义非凡。我们交出了迄今最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展现了多元资产战略的持久实力与韧性。这一成果印证我们在不同经济周期中持续发展的能力,成功把握股票、外汇和大宗商品领域的机遇,并在全球舞台保持影响力。随着我们聚焦执行并在核心业务上进行战略性投资,我们将为股东推动可持续增长并创造长期价值。”
罗文才补充道:“展望未来,我们有望在中期实现集团营收(不含财库收入)6%–8%的增长。作为关键增长引擎之一,新交所外汇业务(SGXFX)已跻身交易所支持的场外外汇(OTCFX)平台全球前三强,并仍具备增长空间。我们还将加强覆盖不同资产类别、地域和主题的高质量产品布局,并通过更精准的市场推广和客户拓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全球版图。”
业绩概要
固定收益、货币与大宗商品(FICC)
FICC净收入增长8.6%,至3.216亿新元(2.962亿新元),占总净收入的24.8%(25.5%)。
FICC-固定收益
固定收益净收入[4]增长7.8%,至910万新元(840万新元)。
·上市收入:620万新元,较去年同期的570万新元增长8.5%
·公司行动和其他收入:290万新元,较去年的280万新元增长3.6%
有843只债券上市筹集了2,960亿新元,去年同期有1,015只债券上市筹集了2,963亿新元。
FICC-货币与大宗商品
货币与大宗商品净收入增长8.6%至3.125亿新元(2.878亿新元)。
·交易及清算收入:2.807亿新元,较2.383亿新元增长17.8%
·财库及其他收入:6,020万新元,较7,570万新元下降20.4%
·交易类支出:2,850万新元,较2,620万新元增长8.8%
场外外汇(OTCFX)平台、货币衍生品及商品衍生品成交量的贡献增加。
场外外汇净收入增加25.3%,至1.130亿新元(9,020万新元)。场外外汇日均成交量(ADV)同比增长28.5%,达到1,430亿美元(1,110亿美元)。在运营杠杆改善的推动下,其对集团EBITDA的贡献由去年同期的3%提升至5%。
货币衍生品成交量增长49.7%,至7,360万份合约(4,920万份合约),主要受印度卢比兑美元(INR/USD)外汇期货合约与美元兑离岸人民币(USD/CNH)外汇期货合约成交量扩大带动。
商品衍生品成交量增长6.2%,至6,530万份合约(6,150万份合约),主要得益于铁矿石衍生品成交量提升。
商品成交量的增加拉动了相应的交易类支出。
股权-现货
股权–现货收入增长18.7%,至3.927亿新元(3.307亿新元),占总净收入的30.3%(28.5%)。
·上市收入:2,650万新元,较2,970万新元下降11.0%
·交易与清算收入:2.218亿新元,较1.681亿新元增长31.9%
·证券结算、存托管理、公司行动财库和其他收入:1.481亿新元,较1.371亿新元增长8.1%
·交易类支出:370万新元,较420万新元下降11.8%
本财年共有6只(7只)新股上市,募集资金2,570万新元(1.17亿新元)。二级市场再融资规模为43亿新元(12亿新元)。
证券日均成交额(SDAV)增长26.5%,达到13.4亿新元(10.6亿新元);全年证券总成交额增长27.5%,至3,364亿新元(2,637亿新元)。其中,股权现货市场[5]总成交额增长27.6%,至3,232亿新元(2,532亿新元);其他产品[6]总成交额增长25.6%,至132亿新元(105亿新元)。2025财年共有251个(249个)交易日。
整体平均清算费用[7]上升5.1%,至2.59个基点(2.46个基点)。主板上市公司换手率为41%(37%)。
证券结算、存托管理、公司运营和其他收入的增长主要受高收益后续结算交易增加带动。
交易类支出的下降主要由于激励费用减少。
股权-衍生品
股权–衍生品净收入增长13.8%,至3.459亿新元(3.039亿新元),占总净收入的26.6%(26.2%)。
·交易和清算收入:2.867亿新元,较2.561亿新元增长11.9%
·财库及其他收入:8,880万新元,较7,790万新元增长14.0%
·交易类支出:2,960万新元,较3,010万新元下降1.6%
股权衍生品成交量增长10.3%,至1.758亿份合约(1.593亿份合约),主要受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和GIFTNifty50指数期货成交量增加带动。
平均净费用[8]
股权、货币及商品衍生品每份合约的平均费用略降至1.29新元(1.31新元)。
平台和其他
平台和其他净收入增长3.0%,至2.380亿新元(2.311亿新元),占总净收入的18.3%(19.9%)。
·市场数据收入:5,180万新元,较4,790万新元增长8.0%
·连接收入:8,630万新元,较7,720万新元增长11.8%
·指数和其他收入:1.105亿新元,较1.151亿新元下降3.9%
·交易类支出:1,060万新元,较910万新元增长17.1%
市场数据收入增加主要受定价调整推动。连接收入增长则归因于共址(co-location)销售增加及重新定价。指数和其他收入下降,主要因ScientificBeta贡献减少。
交易类支出的上升主要由于数据费用增加。
费用概况[9]
集团总费用基本持平,为5.553亿新元(5.556亿新元)。折旧与摊销的减少主要被员工可变薪酬成本的增加所抵消。
剔除购入无形资产摊销及其他一次性调整后,调整后总费用增长1.6%,至5.428亿新元(5.343亿新元)。
资本支出概况
集团资本支出为6,760万新元(6,600万新元)。
在2026财年,我们将继续在关键战略领域投资,包括能力建设和技术升级。费用预计将增长4%–6%。我们有信心实现中期指引,即费用增幅保持在低至中单位数区间。预计资本支出为9,000万至9,500万新元,用于提升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长期可扩展性与韧性。跨周期来看,资本支出预计仍将低于集团收入历史平均水平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