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由TATA木门主办的“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圆满落幕。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行业盛会,不仅达成了“好房子”标准的深度共识,更以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美好人居建设从理念探讨迈向普惠实践的新阶段。
TATA木门百家焕新计划的正式启动
论坛凝聚全球共识勾勒美好人居蓝图
环球网总经理单成彪率先从媒体视角破题:“‘好房子’是美好人居的切实践行,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媒体则要放大共识,让美好人居从标准变为日常。”TATA木门董事长纵瑞原以26年实践呼应:“实现美好人居应聚焦功能创新与体验升级,从用户需求出发创造实在价值,这是我们的坚守。”两位的发言奠定了“从共识到落地”的务实基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王惠敏则在主题分享中聚焦“好房子”核心标准:“以‘以人为本’为主线,做到设计有温度、景观能参与、科技可感知,守住品质底线,方能成就宜居之所。”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原会长、北京华夏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兆彬则从产业维度提出:“造‘好房子’需推动全链条转型升级,抓住标准、需求、品牌、创新、法治五大关键,系统发力。”
国际经验的融入让共识更具全球视野。前几日的2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会议期间,全球可持续发展联盟基金会主席章启华接受联合国驻点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及中国TATA木门在静音美好生活可持续发展中的努力及解决方案,引发国际广泛关注;他更通过视频为本次论坛致辞,指出噪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威胁,强调静音治理对实现美好人居的重要性,这一判断与论坛核心议题形成深度呼应。比利时王国前驻华大使、终身荣誉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则从东西方实践对比出发,进一步阐释:“美好人居,是人与空间的和谐共生。无论是比利时的‘修旧如旧’,升级老房子适应当代生活,还是中国将美好人居与家庭场景深度绑定,路径不同,目标一致——实现空间与生活的深度适配,构建可持续的美好人居。”这种中外实践的呼应,共同揭示了美好人居的共通本质。
多方观点最终凝聚共识:美好人居需以用户需求为原点,政策、产业、国际、媒体四方合力,方能从理念走向现实。
2025美好人居国际论坛与会嘉宾合影
从理念到行动TATA木门以“百家焕新计划”落地共识
论坛的成果不止于理念的碰撞,更在于引发行业的积极行动。作为家居行业的头部企业,TATA木门率先响应论坛共识,在818静音日期间推出“百家焕新计划”,将论坛上探讨的美好人居理念转化为惠及大众的实际举措。
该计划主要包含三大方面行动。首先,TATA木门将在全国超过1000个城市开展“美好人居论坛”。在这些论坛中,通过专业解读与案例分享,激发老百姓对美好人居的向往,提升大众对居住品质提升的认知。
其次,开展“好房展”进小区活动。活动期间,TATA木门专业人员会免费为居民进行噪声测量,精准定位小区内噪声污染源及传播路径。依据测量结果,为居民提供完整且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同时,将TATA木门降噪产品带进社区展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直观感受静音科技的显著效果,亲身体验好产品带来的舒适体验和生活品质跃迁。例如,TATA木门的专业级降噪静音门,采用9层多元材料构建声学阻隔系统,可精准阻隔特定频率声波,并配备三面双层密封条及底部双层自动密封条,大幅提升降噪效果。居民能现场感受该门关闭前后,外界噪声的明显变化。
再者,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00户家庭。TATA木门将为这些家庭免费提供一对一焕新装修方案,方案制定会充分考虑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空间需求等因素。比如,针对有孩子的家庭,注重儿童房的隔音及安全性设计;对于老人居住的房间,考虑门的开启便捷性及低噪音特性。并且,给予焕新补贴,实实在在减轻家庭在提升居住品质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入选家庭还将获得TATA木门新产品优先使用权,率先体验前沿的家居产品。消费者可通过全国TATA木门专卖店,小红书与抖音的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报名参与百家焕新计划。从倾听需求到提供方案,再到落地改造,这种全链条实践让美好人居避免了停留在口号层面。
普惠实践启新篇 引领行业共筑“住有优居”
“百家焕新计划”的开启,标志着美好人居建设从行业共识迈向了规模化实践,为整个家居行业树立了典范。这一计划的落地,并非孤立的企业行为,而是对美好人居国际论坛核心精神的深度践行,既响应了“国际视角下美好人居构建”中对人与空间和谐共生、绿色低碳、标准协同的追求,也呼应了产业协同中以用户需求为起点打破壁垒、形成合力的行业呼吁。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好人居的实现离不开长期主义的实践。百家焕新计划的落地,为行业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协同范本。正如论坛共识所指,美好人居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好房子”中收获舒适与幸福,这既是TATA木门26年坚守的初心,也是行业持续前行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