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从面朝黄土到致富能手,“我”在杰心集团找到了新身份

2025-07-29 17:12:34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四川犍为县龙孔镇曙光村,油茶果挂满枝头的季节,张大哥正麻利地为油茶树剪枝。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他专注的脸上,那双曾因常年耕作而粗糙皲裂的手,如今操作着专业枝剪,精准而熟练。

  “以前这坡地荒着,现在成了聚宝盆。”这位曾经的脱贫户停下手中的活计,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杰心集团提供的良种苗木,技术员上门指导的修剪技术,还有保底回收的合同,让他家每年能多挣两万多。

  在四川、重庆的油茶基地里,像张大哥这样因油茶产业改变命运的农户还有三万多户。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如今正蜕变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致富能手。

  面朝黄土的农民变身技术能手

  九年前,当杰心集团董事长林心带着油茶苗走进村庄时,许多村民像张大哥一样心存疑虑:“这山沟沟里的茶果子,真能当饭吃?”

  “刚开始确实难。”张大哥回忆道,“我们祖祖辈辈种水稻、玉米,突然改种油茶,连修剪枝桠都不会。”杰心集团的技术团队驻扎到村,手把手教村民测土配方、智能灌溉和枝桠修剪等。林心董事长常说,“油茶是棵‘聪明树’,科学伺候才能多结果。”如今的张大哥,不仅能熟练操作滴灌设备,还能通过叶片颜色判断缺素症状,成了周边村镇闻名的“土专家”。

  数据显示,杰心集团在四川、重庆等地建立的30万亩油茶基地中,像张大哥这样的技术型农民已超过5000人。他们不仅自己致富,更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三万余户家庭转型。正如农业农村部专家所言:“油茶产业的崛起,本质是一场农民技能革命。”

  田间的劳动者进阶为产业主人

  如果说技术培训让村民站稳了脚跟,那么杰心集团的全产业链布局,则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收入结构。

  “过去收茶果,商贩压价厉害,辛辛苦苦一年赚不到几个钱。”村民王大姐指着身后的加工厂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的茶果直接送到杰心的智能化工厂,连茶麸都能卖钱——去年光卖茶粕就多挣了8000块!”

  杰心集团的创新在于将传统农业的“一产”延伸至“二产”“三产”。从低温压榨提取优质山茶油,到从茶粕中提炼茶皂素用于日化产品;从线下直营店到跨境电商平台,一颗油茶籽被“吃干榨净”,形成10余类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模式让村民的收入来源从单一的鲜果销售,扩展到务工薪金、分红股金、副产品收益等多个渠道。

  “以前我们是卖原料的农民,现在是参与分红的股东。”村民代表大会上,张大哥翻着账本算账: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务工工资、合作社分红三项加起来,年收入比十年前翻了近三倍。

  小家庭的蜕变映照大时代的脉搏

  傍晚时分,张大哥家的院子里传来欢声笑语。他的儿子正在视频里向客户介绍新开发的茶油护肤品,儿媳则忙着清点即将发往重庆的货品。“以前总担心孩子考出去就不回来,现在他们主动返乡创业。”张大哥感慨,“杰心集团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种植技术,更是一种‘一起富’的信念。”

  这种信念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百油兴村项目启动后,张大哥和乡亲们不仅种油茶,还尝试套种茶叶、赤菇等作物;村里开了第一家农特产品连锁店,让村民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就能买到优质产品;就连曾经闲置的老宅,也被改造成民宿接待研学游客……

  采访结束时,张大哥执意带我们去看山腰上的“致富林”——那是杰心集团和村民们共同种下的纪念林。“每棵树上都挂着牌子,写着种植户的名字。”他抚摸着树干说,“等这些树结果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大概会指着它们说:看,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改变命运的根。”


编辑:徐霞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