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中医能否像西医拍片化验一样用器械做个前置检查,比如把脉看舌头

2025-07-16 13:44:22 来源:映象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期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刘主任在义诊时,深刻感受到AI对中医诊断的高效辅助作用。一位六十多岁女性初诊患者用方言描述病情,称长期失眠、食欲亢进,表述缺乏条理,且因方言沟通障碍,刘主任对其过往情况一无所知,问诊耗时良久。此时,助理递上患者就诊前现场通过ChatiSS查体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完成的舌诊、脉诊及问诊数据。刘主任参考AI查体数据后,迅速精准提问,结合专业经验很快做出诊断。

  首次接触到中医AI辅助诊疗系统,刘主任感触颇深:“中医诊断强调四诊合参,其中脉诊的脉象辨识、舌诊的舌象特征捕捉,在临床采集时受医生经验、患者状态等因素影响大,存在一定难度。而AI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舌诊和脉诊信息采集并给出辅助诊断建议,其准确性、速度和全面性远超传统方法,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进步,能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便利,提高证型诊断效率。”

  中医AI在社区义诊中高效辅助中医师

  “中医也可以有前置检查嘛。”知医邦创始人李华渊打开了话匣子,他曾遇到一位八旬老中医,毕生积累的有效方子和辨证经验眼看要失传,急着问他有没有办法留传下去造福后人。实际上是《黄帝内经》以来流传下来的有名的方剂足有十万余,哪个不是出自大医之手,李华渊明白:方子失传不算最要命,诊断方法没了,才是中医真正的“断根”难题。

  为啥诊断方法会失传?说到底是干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注册中医师约三四十万人,但科班出身的年轻中医刚入行就犯了难:西医有化验单、影像片当依据,新人也能靠着客观数据上手;可中医的传统诊断全凭医生主观体悟,没标准化工具可用。“三指切脉”需数年甚至数十年手感积累,观舌辨苔要精准区分,辨证分型更是高深莫测,刚毕业的学生造诣尚浅哪有这本事?更现实的是,医院绩效压力大,年轻中医想靠这个糊口不容易,最后一部分人转行了。反过来看市场,据不完全统计,非科班出身靠中医相关行当投机取巧谋生的倒是有四千多万人,可他们没经过系统学习训练,非法行医,不诊而疗,反倒让行业更难规范了。

  要破解这个困局,关键在于:就像西医先拍片、化验一样,给中医也用器械做个前置检查,比如先把把脉、看看舌头。

  如同西医接诊前先开检查单,中医面诊前也能完成标准化数据采集:“舌诊”靠舌象仪拍高清图,用数学模型客观算出舌面轮廓、苔形苔质,还有气血津液、寒热虚实这些数据;“脉诊”用脉象仪记下脉搏特征,AI算法计算就能实时观测脉搏了;“问诊”则靠系统梳理患者的自述症状,再结合舌脉数据,把需要确认的地方剥离出来。这些数据最后经查体大模型分析,生成辨体报告及诊疗建议。

  两位青年中医师正在“疗愈市集”中使用辅助诊疗系统给市民义诊

  这些前置检查,相当于给中医装了个诊断操作系统,就像“Windows系统”一出,所有人都是电脑高手。把那些“只可意会”的千年临床数据、舌脉诊都AI化,变成能计算的数学模型,帮年轻医生明白“为啥要这么辨证”。就像西医主任医师得结合临床看化验单、影像报告,以此为客观诊断起点,再结合视触叩听;中医医生拿到前置检查报告,也能以AI数据为基础,用传统四诊再验证,最后形成“人机协同”的诊断结果。

  从临床来看,这种前置检查能明显提高效率和精准度。三甲中医院门诊量饱和,医生平均接诊不到10分钟,要是患者提前做好舌象、脉象采集,医生就能直接对着AI的结论针对性提问,省不少时间;对基层医院来说,这套系统能补上资源短板——乡镇医生靠着数据得出的初步舌、脉诊结论,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更有信心下初步判断,不容易漏诊;在互联网医疗场景中,线上医生即使见不到患者,有了把脉、看舌头这些前置检查,也能更高效地问诊,是不是能省更多事?

  中医的前置检查还能从根上改变“看中医比西医还贵”的怪现象。现在看中医贵,根源是优质资源太少——资深中医一号难求,诊费自然高;中药价格波动大,也和需求散、流通环节资本掺和多有关。要是AI能帮年轻医生快点独立接诊,合格的中医多起来,市场竞争一激烈,诊费就能降下来;同时,中医服务方便了,中药需求稳步增长,能带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药材价格更透明,还能帮乡村振兴,让农民多挣钱,形成对整个社会都好的良性循环。

  会有更多年轻中医接触到前置检查。现在,这套中医查体辅助诊疗系统已经在湖北省中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机构试点了。当中医也能像西医那样,靠器械做前置检查,比如先把脉、看舌头,年轻医生能更快跨过“经验关”,老中医的智慧能靠数据传下去,中医就能真正走出“失传”的困境,实现“发扬中医能让老百姓看病少花钱”的好愿景。


编辑:沈露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