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团队成功实施一例高难度“右眼玻璃体切除术联合t-PA视网膜下注射术”,为77岁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重建视功能。术后患者视力从仅存光感恢复至0.05,眼底病超微创治疗技术,在成熟应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视网膜积血致盲 七旬老人濒临失明三个月前,77岁的胡大爷(化名)右眼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眼前似有灰幕遮挡,仅能辨识手指晃动。一周前症状急剧恶化,在家人搀扶下紧急就诊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右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区存在大面积视网膜下出血。
“这两种疾病均属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如果未及时干预,视网膜神经细胞将发生永久性损伤。”眼底病科蔡裕主任指出,患者黄斑区积血厚,传统玻璃体腔注药难以迅速消除积血,亟需创新性治疗方案。
41G超微针头 精准破解治疗难题面对复杂的病情和老人年事已高的身体条件,蔡裕团队制定“玻璃体切除术+t-PA视网膜下注射”联合方案。手术采用41G(直径90μm,约头发丝十分之一)超精微针头,在25G微创玻切系统辅助下,完成三项技术突破:
血障清除:通过玻切头精准切除积血玻璃体,重建眼内解剖结构。
靶向给药: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注入光感受器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间潜在间隙。
双通路修复:药物溶解血凝块的同时,促进RPE细胞泵功能恢复。
“视网膜下注射t-PA技术使用41G 超精微针头,将药物精准注入光感受器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之间的潜在间隙,直接作用于出血病灶。这种‘点对点’的给药方式,能迅速消融视网膜下积血,同时减少全身用药风险。
从光感到辨识 视功能重建显成效术后24小时,患者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射重现,视网膜下出血吸收超过60%。术后一周复查,视力提升至0.05(相当于2.5米能看清最大E字表),可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
蔡裕主任解释,该技术通过激活纤溶系统溶解血凝块,配合玻切术清除玻璃体腔积血,形成“溶栓-引流”双机制,将大大缩短黄斑区血液吸收时间。
注意把握治疗黄金期蔡裕主任特别提醒:“老年黄斑变性合并黄斑区网膜下大量积血的治疗黄金期为发病1-2周,超过这个时间窗,视网膜神经细胞会发生不可逆损伤。”他建议中老年人群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尤其是老年黄斑变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度近视人群,应每半年接受一次眼底检查。
技术迭代推动精准医疗时代从传统激光光凝到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再到如今的视网膜下靶向给药,眼底病治疗正经历从“经验驱动”向“精准驱动”的转型。成都爱尔眼科此次技术突破,印证了微创手术与生物制剂的协同潜力,为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慢性眼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