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上海朵云轩美术馆内星光璀璨,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指导、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玉龙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在这场被誉为"东方珠宝奥斯卡"的盛会上,海派玉雕中生代领军人物冯士行凭借《五鼠送财》《义薄云天》《自在观音》三件力作,一举摘得金、银双奖,成为本届赛事最大赢家。这不仅标志着海派玉雕新生代艺术家的强势崛起,更预示着传统玉雕艺术当代化转型的重要突破。
从黄浦江畔到昆仑山下:玉雕赤子的二十年问道之路
1987年生于玉雕世家的冯士行,其艺术轨迹恰似和田籽玉的淬炼历程。2015年进入上海玉雕厂系统研习海派玉雕技艺,在"器以载道"的传统中浸淫三载;2018年斩获"海派玉雕师"专业认证,次年即在天山南麓的和田创立"玉润商行"工作室,将海派精工与西域雄浑气韵熔铸一炉。此后数年,这位兼具匠人精神与商业嗅觉的艺术拓荒者,以"行子玉雕"为品牌支点,在乌鲁木齐、上海、苏州等七地构筑起贯通东西的玉雕版图。2025年4月,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严格评审,38岁的冯士行正式获封"海派玉雕大师",成为该称号最年轻获得者。
玉龙奖:中国玉雕界的价值风向标
创办于2008年的"玉龙奖",历经十七载淬炼,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东方珠宝玉器评选体系。其评审标准以"选料考究、工艺精湛、创意独特、内涵深远"为核心维度,每年吸引逾万件作品参评,获奖率不足3%。历届金奖作品市场溢价率平均达230%,2019年崔磊《天地人和》白玉摆件更在苏富比拍出782万元高价,印证了"玉龙奖"作为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双重认证的权威地位。
三件力作解码玉雕新语境
本届赛事中,冯士行的获奖作品形成完整的美学体系:
1. 《五鼠送财》(金奖)
这件重达3公斤的和田籽玉巨制,以超现实主义手法重构传统民俗意象。五鼠造型突破明清以降的程式化表现,通过拓扑学原理构建的多维空间,将《周易》五行学说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物质形态。评审委员会特别指出:"作品在15立方厘米的玉料中实现了微观宇宙的拓扑映射,其30:1的虚实比创下当代玉雕空间表现新纪录。"
2. 《义薄云天》(银奖)
关公造像历来是玉雕创作的高危领域,冯士行却以量子雕刻理念破局。1160克的籽料中,天然绺裂被转化为战袍褶皱,皮色沁染幻作丹凤目赤光,实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委会主任评价:"这件作品重新定义了'巧雕'概念——不是被动顺应瑕疵,而是主动驾驭自然之力。"
3. 《自在观音》(银奖)
在拇指大小的创作空间里,艺术家以纳米级精度的"游丝毛雕"技法,将汉传佛教的线性美学与藏密艺术的体量感完美融合。344克的羊脂白玉中,0.3毫米的水线化作智慧法流,开创"禅意微雕"新流派。苏富比亚洲区珠宝总监表示:"这种将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应用于传统造像的尝试,代表着玉雕艺术的范式革命。"
海派玉雕: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构东方审美
作为中国四大玉雕流派之一,海派玉雕自清末"海上画派"中孕育,历经吴德昇、翟倚卫等大师的现代性改造,形成"精、细、雅、洁"的艺术特征。冯士行的创作既承袭了海派"器以载道"的哲学根基,又注入数字时代的拓扑思维,其作品在纽约佳士得"东方新锐"专场连创300%溢价率的市场表现,印证了传统工艺当代转化的巨大潜力。
据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透露,三件获奖作品已纳入"2025中国当代玉雕艺术全球巡展"核心展品序列,将于六月启程赴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展出。在文化消费升级与国潮复兴的双重驱动下,冯士行现象级崛起的背后,正是中国玉雕艺术从技艺传承向文化输出转型的生动注脚。
(本文数据来源: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2025中国玉雕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大师评审档案》、苏富比《2024全球玉石拍卖年鉴》;文章主编李明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