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从流量到“留”量:华熙LIVE以创新模式重塑春节消费新趋势

2025-02-18 09:52:54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华熙LIVE街区摇身一变,开启了一场场传统与潮流深度融合的消费狂欢。在华熙LIVE,古老的年俗被注入了现代活力、经典的非遗文化化身为互动体验、艺术空间解锁了文化消费的场景……华熙LIVE凭借创新的“文化+消费”模式,重新构建商业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连接,让消费者在享受消费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春节这样阖家团圆的重大节日里,他们渴望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归属感与情感依托,但又希望通过参与独具特色的活动,获得与众不同的仪式感。于是,个性化消费浪潮掀起波澜,互动性、社交性、创意性兼备的文化活动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华熙LIVE推出的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年俗体验活动便成为了他们展示独特生活方式的绝佳素材,“晒单”和“打卡”也由此形成一种新的社交文化现象。

  华熙LIVE精准把握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将传统年俗进行创新演绎。在华熙LIVE·五棵松的新春妙市上,拓印体验、吹糖人等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经历。这一举动不仅带动了现场的文化体验消费,还为商圈内的餐饮等其他消费场所引流。华熙LIVE·528则以非遗技艺为核心,融入猜灯谜、手作元宵等互动体验,吸引了家庭客群、年轻情侣等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这里,不同代际的人在同一场景中找到了情感共鸣,“代际共融”的设计让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年春节,各地华熙LIVE街区燃爆全城,其所构建的“文化+消费”融合模式是“破圈”的关键。在华熙LIVE的各个街区,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生活等多元业态有机融合。以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的北京时代美术馆为例,春节期间举办的新疆传统模戳印花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动手参与DIY植物胸针。观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能通过打卡集章兑换礼物、赢取商圈消费券,形成了“看展—体验—消费”的闭环,有效带动了相关业态的销售增长。与此同时,华熙LIVE·528还紧跟热点,将春节档热门电影《哪吒2》的元素融入元宵节灯会,让魔童降临与大家共度元宵,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华熙LIVE一方面借助技术手段创新消费场景。华熙LIVE·528举办的花灯会,设置了“好运上上签”NPC互动、线上猜灯谜等活动,同时推出线上年货大集,整合场内商家的年货礼盒和单品,既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又通过优惠活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延长了消费者在商圈内的停留时间,促进了消费。另一方面, 华熙LIVE还针对不同圈层消费者开展多样化活动,以此激活消费黏性。针对追求潮流的Z世代,通过抽奖、打卡等互动方式,鼓励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实现了年轻客群的传播裂变。王心凌演唱会在华熙LIVE·鱼洞举办期间,大量粉丝通过线上打卡、集章手册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整个春节期间,从北京五棵松到成都、重庆,华熙LIVE以文化为纽带、以消费为核心,重构了商业综合体的价值链,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在华熙LIVE,传统年俗被赋予全新活力,更多消费者在驻足观赏、互动体验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周边商户,并对整个商业综合体有了品牌记忆。在这里,消费者不再旁观,而是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里。在“文化+消费”的融合模式里,“在华熙LIVE过年”有望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在未来,“文化+消费”的融合模式将会引领春节消费新风尚,掀起商业综合体发展新变革。


编辑:徐霞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