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人工智能“燃冬”,谁来守护金融领域系统安全?

2024-09-24 09:33:36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在致辞中感慨道:2023年年初,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还只是个“婴孩”,不过一年时间竟已长成“少年”。

  正因如此,“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2024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四大关键议题之一,AI热度可谓点燃了这个以冰雪度假胜地闻名的小镇。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在安全、治理、监管、版权、伦理等多个方面带来风险和挑战。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算法面临诸多涉及技术性攻击的安全风险。常见的人工智能算法攻击方法包括窃取攻击、药饵攻击、闪避攻击、逆向攻击、模仿攻击等。

  近年来,借助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浪潮,银行业乘势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积极布局AIGC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应用场景。

  但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可能带来更多金融交易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给金融领域系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其安全性当为重中之重。

  为保障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健康发展,监管部门不断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评价规范》(JR/T 0221—2021),为金融机构加强人工智能算法应用风险管理提供指引。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立足于金融行业,建立了涵盖安全性、可解释性、精准性和性能等方面的人工智能算法检测体系,可提供符合《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评价规范》(JR/T 0221-2021)要求的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评估服务。

  2021年10月,CFCA作为试点检测机构参与了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安全测评试点工作,对宁波银行“应用于快审快贷产品的LightGBM算法”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宁波银行送检的应用于快审快贷产品的LightGBM算法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保障。

  近年来,CFCA在人工智能、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联邦学习等领域积极布局,参与各项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的制定,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与产业各方广泛合作,为金融行业提供涵盖安全性、可解释性、精准性和性能等方面的人工智能算法检测服务,与各方携手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编辑:沈露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