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远离“甜蜜危机”,揭秘糖尿病前期的预防秘籍

2024-09-16 13:13:27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两者并存,是介于正常血糖水平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秋教授在学术报告中指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秋教授在第十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作题为《早期干预糖尿病前期的新视角与临床实践》的学术报告

  高达50%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未来5年内将进展为糖尿病 ,找到预防手段是关键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若不加以干预,高达5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未来5年内将进展为糖尿病。并且糖尿病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部疾病、肾脏疾病等。因此,预防和及早治疗糖尿病迫在眉睫。

  陈秋教授指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主要目标是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主要干预方式是生活干预和药物干预,饮食和锻炼可显著降低糖耐量异常人群的长期死亡率。”

  在药物治疗方面,某些西药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三级预防中发挥作用。” 陈秋教授介绍说。

  本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陈秋教授介绍了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子课题——“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该研究从课题立项到研究结束历时5年,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陈秋教授介绍说:“研究发现,对于糖耐量异常同时合并多代谢指标紊乱的人群,在执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津力达颗粒,糖尿病发生风险明显降低,降幅高达41%。”该研究给出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医“络病理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开辟了新路径。

  陈秋教授谈到,本次研究共入组了889例年龄为18-70岁糖耐量异常合并腹型肥胖、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任一指标异常的受试者,中位随访时间长达2.2年。考虑到腹型肥胖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病率明显升高,本次研究项目在设计上延长随访时间,能够更加科学严谨地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早期的逆转作用和意义。

  津力达治疗2型糖尿病 安全、有效 ,被列入多个《指南》推荐用药

  津力达是首次应用络病理论探讨消渴(糖尿病)发病规律与治疗所指导研发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创新专利中药,具有平稳降低血糖、调节血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特优势。多年来,津力达颗粒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分别牵头开展的了一系列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津力达颗粒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稳定血糖,改善患者的口渴、乏力、便秘等临床症状,可降低体重指数,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在多项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力支持下,津力达颗粒先后被2017版、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等多部指南列为推荐用药,并且成为2019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标准》英文版中唯一被纳入的中成药,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不是单一的疾病,它是全身性、慢性、复杂性代谢疾病。而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更需引起大众的重视,尽早防糖、尽早控糖,远离“甜蜜”危机,享受健康生活。


编辑:沈露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