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实行“鲜食好吃“战略 抓住产品核心 构建自身壁垒

2024-09-11 17:57:51 来源:中国商报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拿一日三餐中要求“吃得好”的早餐来说,花哨的搭配日渐鲜见,对口味和品质的追求成了最实在的事。预算范围内的新鲜好吃不折腾,是当下中国人对一顿早餐的定义。“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一直坚持实行“鲜食好吃“战略,对旗下产品提出了食材更新鲜,口感更美味的要求。

  事实上,这一战略的背后则依托于其“共享中央厨房"。

  巴比要求其馅料食材从原产地采摘/生猪屠宰运输到工厂的时间控制在12小时内,而从工厂生产到制成馅料运送门店,门店制作包子出锅的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

  熟悉行业规则的人才知道,这两个简单的数字并不容易,背后是其依托于自建的供应链体系,也是树立竞争壁垒的关键之一。

  据悉,巴比前后共投资近20亿,用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华中等地的区域“中央厨房”建设,并以此完成区域辐射,保证了出品的新鲜度。

  自建工厂,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自建工厂无疑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底层逻辑即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力。餐饮行业的自建工厂同样是为了快,以及快的背后,是食客们永恒追求“好味道”。

  在中国的餐食场景中,现磨、现做等关键词穿越千年仍魅力不减,食材的新鲜美味成就美味早已深入人心,安全健康、味道好亦成为消费者的刚需。而自有工厂的建设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入口时的高品质,解决的正是食材的品控问题。大量采购入库带来的成本优势、品质提升还是其次,最重要是“自有”二字背后的含金量。

  图片来源:巴比食品供图

  另一方面,如巴比食品等企业的自有工厂解决了另一个餐饮的行业难题,即无数公司渴望拥有却难以企及的“标准化”。

  当洗、切、配菜、搅拌的工序交给机器,不但有助于节省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相对稳定的口感,进而满足挑剔的消费者,从而解决多门店标准化批量化供应的问题。

  纵然餐饮潮流更迭,但诸多大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依然屹立不倒,其秘诀正是“标准化”。当巴比等企业利用中央厨房解决了出品口感的稳定性问题后,得以把注意力更多地聚焦在好食材、好产品、好味道本身,自然更容易把食材的高质量以及产品的新鲜稳定做到极致,消费者也自然喜闻乐见地买单。

  据巴比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巴比开拓了463家巴比品牌加盟店,在目前形势下可谓逆势上扬。

  放大镜下,食品安全从“底线”成“标配”

  餐饮业的持续惨淡会对整个行业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其中就包括重中之重的食品安全。

  行业下行,从消费者到社会监督者将拿着放大镜审视食品安全问题。从食品安全的草莽时代到“透明后厨”,再到各项审评体系和规范的建立,其标准日渐完善和严格。

  在此情势下,餐饮大品牌显然比小作坊更令人信赖。作为行业领头羊,许多企业建立起了一套范围广、可量化的食品安全规范,如ISO22000、HACCP双体系认证等。在HACCP体系就明确了把危害分析作为实现食品安全的核心,由此带来的是更多的工作量和人员要求。

  以巴比食品为例,除了上述的体系认证之外,仅品控团队规模便有40人左右,从制度规范、供货源头到生产管控、出厂检测等各环节发力,真正执行了品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

  可以看到,时至今日,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只是人们眼中的最后底线,成为了餐饮业的基本准入门槛,显然,大品牌的餐饮企业在这一方面更能让消费者放心和信赖。

  大浪淘沙,餐饮业应是追求更安全、更标准化、好食材的出品,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吃得起,吃得好,吃得放心。危机之下,必然会有抓住规律的新品牌出现,以好食材和好味道赢得市场。

  毋庸置疑,抓住产品核心,构建自身壁垒,给与消费者更多超出期望的产品和体验,才是关键所在。

  *图片由巴比食品提供授权使用


编辑:沈露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