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繁“桑”映乡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前往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张家坝村开展为期7天的乡镇特色桑蚕产业的调研实践活动,旨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当地桑蚕产业发展。
团队深入乡村,调研桑蚕现状
团队成员不畏酷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了当地的桑蚕养殖户,获得了宝贵的前沿信息。
图中为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当地的桑蚕养殖实况 通讯员 王音懿 摄
在结合走访调查结果,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发现当地桑树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如病虫害侵袭、养护不当等。针对这些问题,团队积极联系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通过线上实时解答的方式,总结专家讲话,为农户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指导,助力产业升级
团队成员与当地村党支部张强紧密合作,共同召开了桑蚕养殖研讨会,为村民讲解科学的桑蚕养殖方法、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新进品种的选择等关键知识。在研讨会上,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为村民们带来了全新的桑蚕养殖理念。他们详细讲解了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并传授了实用的养殖技巧。村民们表示受益匪浅,对科学养殖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图为吉安镇副镇长曾渝正在主持西华师范大学暑期桑蚕养殖研讨会的开幕式。 通讯员 廖梓钰 摄
开展研学活动,传承桑蚕文化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优秀桑蚕文化,繁桑映乡团队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如“蚕丝画扇”与“桑葚制酒”等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亲手制作了丝绸扇和桑葚酒等手工艺品,在学习新技能的同时,还深入了解了桑蚕养殖的知识和文化内涵。
在“蚕丝画扇”主题研学活动中,繁“桑”映乡团队以身作则,亲自指导学生们如何利用蚕丝这一历史悠久的材料,精心制作成为独特的画扇艺术品。从抽丝、缠扇到贴花,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深厚的情感与精湛的工艺。学生们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亲身体验了蚕丝特有的质感和美感,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为深刻和直观地认识。此次活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为蚕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张书记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让村里的孩子学到了新的技能,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和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孩子们也纷纷表示:“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精美的扇子,并亲手完成了一件作品,还在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桑蚕养殖的知识。这次活动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望未来,持续贡献乡村发展
西华师范大学繁桑映乡团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吉安镇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不仅为当地乡村事业增添了新活力,更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桑蚕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张家坝的桑蚕产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望前方,繁桑映乡团队满怀信心,誓将持续深耕张家坝及其周边地区的桑蚕产业沃土,携手地方政府、广大农户及科研先锋,共同开辟出一条条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团队承诺,将定期重返这片热土,细致评估前期指导的实际成效,并依据实地反馈,灵活调整策略,确保科学养殖技术的种子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惠及更广泛的民众群体。
团队名称:繁“桑”映乡助农实践团队(李星瑞、廖梓钰、王音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