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自然健康不躺瓶 | Swisse斯维诗x京东健康携手“战塑”,掀绿色环保新时尚

2024-05-10 16:17:17 来源:咸宁新闻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现代社会塑料无处不在,仅靠个人行动难以实现减塑目标,因此需要企业在减塑方式上带来更多创新和改变,助力大众提升环保意识,携手保护地球。为引导全社会积极减塑,5月9日,Swisse斯维诗延续「自然健康不躺瓶」环保公益活动,携手京东健康于北京京东总部联合发起线下空瓶回收活动,发挥Swisse斯维诗多元创新的科普教育模式,打造出一系列趣味互动玩法,吸引更多人参与空瓶回收,提升大众循环再利用意识,在全民范围内掀起一股时尚环保新风潮,以实际行动为绿色地球贡献力量。

2.png

  空瓶回收落地京东,一起自然健康不躺瓶

  塑料污染作为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除了限制生产,“循环再生”更被认为是有效解决塑料污染的一大方案。此次Swisse斯维诗与京东健康强强联合,旨在通过「自然健康不躺瓶」空瓶回收公益行动,帮助消费者改变用完即弃的消费方式,从一个简单的回收动作开始,培养资源循环再用的绿色生活习惯。

  活动现场Swisse斯维诗围绕“绿色再生”理念,利用产品瓶身造型制作吸引眼球的回收装置,并通过盲盒兑换墙、环保知识翻牌问答、主题打卡区等多个创意互动,为参与者带来轻松践行环保的体验,借此传递  “变废为宝”的环保新风尚。

3.png

  其中,参与者通过空瓶回收兑换的“盲盒”,正是由被回收的瓶子重塑再生。而此次活动中回收的每个瓶子也将经过脱标处理、清洗消毒、粉碎分拣、再生塑料颗粒、加工制造等超7道专业工序,变身为环保时尚“盲盒”重回到参与者手中。通过绿色物流空罐回收、资源再生这一循环生态链,Swisse斯维诗将循环再利用打造成时尚绿色生活新方式,以全新思路吸引更多消费者积极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除了通过趣味互动提升参与,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新方式,Swisse斯维诗还结合当代年轻人喜爱的社交互动方式,通过活动打卡,分享集赞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多维度科普绿色环境知识,号召更多消费者加入空瓶回收计划,从微小而日常的行动开始为地球减塑减负。在京东健康的助力下,本活动吸引了近千位消费者参与,并推动线上回收参与热情。接下来,Swisse斯维诗将持续发挥品牌力量,多元推动本次「自然健康不躺瓶」回收活动持续至10月31日,激励更多人参与空瓶回收行动,让循环利用,绿色环保成为我们的生活日常。

  贯彻长期主义理念,引领绿色环保新时尚

  一直以来,健合集团坚守长期主义,不遗余力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运输物流,到包装创新上践行“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的原则。2022年,集团旗下产品98%的包装材料为可回收、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Swisse  Earth于澳洲包装奖中更获铜奖,包装采用了可持续采购的生物基包装材料:罐子和盖子由再生纸制成,完全可回收。

  Swisse斯维诗作为集团旗下的自然健康营养品牌,也始终锚定长期主义的视角,全方位践行公益环保教育和行动。本次「自然健康不躺瓶」环保公益活动正是Swisse斯维诗践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展望未来,秉承健合集团PPAE(Premium高端优质、Proven科学验证、Aspirational令人向往,追求卓越、Engaging参与互动)的经营模式,Swisse斯维诗将坚守可持续发展目标,继续携手多方力量推行绿色、环保新生活,通过卓越产品与多元创新科普教育行动,持续探索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大众展示绿色健康新未来!


编辑:徐霞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