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了解春联习俗,对联网传承国学

2024-04-24 09:32:15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春联以前为桃符,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关于春联的由来华夏对联网上有这样一个记载,在《山海经》里的神话传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这就是现在春联的雏形。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能体现出创作者的文学才思,还能体察出他们的文字匠心和文化底蕴。而意蕴深远的对联更能小中见大的一展民风、民俗等社会风貌,甚至凸显出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它既可以说道历史,又可以畅谈人文;既可以托物言志,又可以借古喻今。从优秀的对联身上,任何时候总是能看到中华文化的深刻烙印,嗅到笔砚深处的醉人芳香。它们又宛如中华大地上的一棵棵枝繁叶茂的白杨,坚定地守卫在华夏文明的千里大堤上,在栉风沐雨中以别样的风姿铸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长廊。

  悠悠千古事,尽在对联中。华夏对联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用来逸情和逗趣的对联,早已走出了自娱自乐的范畴,而那些旧时代的繁文缛节和陈规陋习,也在与时俱进中,渐被那些清新扑面的大胆创新所取代。可以确信,随着人们对对联文化的不断重视,这一新颖别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口占与吟诵中,在人们的书写与传承中,定会焕发出勃勃的。


编辑:沈露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