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喜临门携手社科院揭秘8400万互联网人睡眠状况

2024-04-08 17:49:52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1d7b0b4b5a0592836575aabf9edb1046_00606518836_a1a49a14.jpg

  其中,报告针对互联网数字工作者这一群体的睡眠状况进行了单独研究。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工作中涉及或需要使用数字技术的互联网数字工作者规模更为庞大、职业类型更为多样、就业形态更为灵活,他们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互联网数字工作者的睡眠状况到底如何?

  一半以上互联网人睡不到 8 个小时

  近年来,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用工企业因“996”“007”等用工制度受到广泛关注,“用睡眠换效率”等观念融入公司价值观,甚至内化为员工个体成就感的来源,对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和日常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关注互联网数字工作者的睡眠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报告显示,不同程度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在8个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均低于50%。涉入互联网程度越深的职业,睡眠时长越短。低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睡眠时长显著长于其他组,高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其他组。

265177b4d11974dbe14bf89d3204bbe0_00606518837_fc5b779d.jpg

  从不同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来看,在每晚平均睡眠时长方面,除了工作中“数字技术不可或缺”的群体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外,其余各组均长于7小时。且随着职业群体互联网涉入程度的加深,10小时及以上睡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工作与生活界限不清晰 影响睡眠

  报告指出,睡眠时长较短可能与其工作地点和办公方式的要求较为宽松有关,其工作时间更可能挤压睡眠时间。基于就业状况分类的研究结果发现,高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中固定工作和灵活就业群体的睡眠时长并无明显区别,说明互联网改变了以往工作性质对个体生活与工作的区分,数字技术的普及使不同职业性质的个体的工作时间更为灵活,因此影响了个体的睡眠时长。

  对于互联网数字工作者而言,需要关注的是,其办公地点、时间、方式相对灵活,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不清晰,因而其睡眠状况更可能受到工作影响。报告指出,处于31~45岁、正值事业黄金期的高互联网涉入群体的睡眠质量较差,工作产生的情绪压力,导致其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由此可能引发的身心健康风险需要予以关注。

  在睡眠质量自评方面,不同程度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睡眠质量自评为“尚好”和“非常好”的比例在70%左右。在每天平均午睡时长方面,不同程度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中有午睡习惯的比例均在50%以上,中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每天平均午睡时长较长。

3e9f4aa6d5fa9aa066d4309a39f642ea_00606518838_3caa6eda.png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助眠产品,不少消费者期待愈发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调查显示,家居类助眠产品比如床垫、助眠枕等需求最大,其次是睡眠环境类产品、睡眠保健类产品,而更多消费者对于智能床垫的放松按摩、多角度睡姿、舒适唤醒等功能需求最为迫切。

  作为连续12年发布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的科技睡眠品牌,喜临门方面也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深睡领域的前沿研究,推动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引导睡眠健康产业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沈露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