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在医学领域发光发热的脐带血,去留问题别纠结

2023-12-26 16:56:29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关于是否应当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存储脐带血的争论越发激烈,脐带血是去是留一直牵动着万千新晋宝爸宝妈的心。对于普通人而言,脐带血究竟如何采集存储?有何作用?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大家对这笔存储花销的支出有所顾虑也是合情合理。

  既然这样,不妨就来聊一聊脐带血存储的来龙去脉。

  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应用门类极为广泛

  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在过去一直被视为医疗废弃物。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行的一例脐带血移植成功挽救了一名身患范可尼贫血的4岁男童,从此揭开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历史新的一页。

  脐带血在最初采集后体积为80ml-120ml,经过一系列制备环节后最终入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造血干细胞(HSCs)、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内皮祖细胞(EPCs),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所有类型的血细胞,而间充质干细胞则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得到神经、成骨、软骨、脂肪、肌腱和心肌细胞,这为受损器官组织的修复再造提供了便利。

  脐带血因含有多类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可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肝脏疾病、软骨损伤、心脑血管疾病、卵巢早衰或男性不育等多类疾病。

  全家可用,全方位保障

  根据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欧洲脐带血移植登记中心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可知,脐带血自2008年之后每年成人移植例数已超过儿童移植例数。也就是说,脐带血并非只能用于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也一样能够使用脐带血完成移植治疗。

  事实上,家庭自存的脐带血是一份特殊的生命保险,孩子本人可用,血缘关系近的家庭成员也能使用。父母和孩子的HLA配型半相合,孩子的同胞则有1/4几率全相合,同卵双胞胎的配型更是高达100%,这比起在骨髓库中寻找陌生人作为供体要可靠的多。

  因此,许多病患家庭还选择怀二胎以采集脐带血作为移植供体使用,然而许多疾病来势汹汹,压根不给患儿父母任何缓冲时间。

  许多了解脐带血功效的人群都选择为孩子存储脐带血,以备日后不时之需,这也催生了脐血库的建立。

  例如,1992年美国建立的全球首家自体脐血库CBR(Cord Blood Registry)就是自存自用,历年来调取的许多脐带血都用于孩子亲属的疾病治疗。

  脐带血存储的合法途径

  为宝宝留存脐带血其实并不麻烦,可以通过妇产医院联系就近的脐带血库,由具有脐带血采集资质的专业人士操作。一份脐带血理论上是可以长期冻存的,目前已有脐血库对以往冻存的标本检测证明冻存25年以上的脐带血的活性仍有效,由此可以尽可能久地为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

  目前国内仅有的七家由卫健委规划设置的脐血库——北京市脐血库、广东省脐血库、山东省脐血库、上海市脐血库、四川省脐血库、天津市脐血库和浙江省脐血库 。 七家脐血库均由当地卫生部门严格监督管理,并分别与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机构和临床医院开展联合科研。

  无论是自存到自体库还是捐献给公共库,将脐带血储存在上述法定机构更有保障。

  结语

  脐带血的临床应用潜力是无限的,随着对脐带血干细胞研究的愈发深入,体外扩增诱导技术和干细胞治疗研究不断完善,更多疾病的诊疗研究还在加紧立项当中。

  患者对合适供体的渴求,诊疗机构对新型治疗手段的期盼共同促进了世界各国脐血库的持续建设和维护,脐血库中存储的数以百万份的脐带血已经成为宝贵的生物资源库,成为药物筛选和病理模型搭建的有力支撑。

  脐带血存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随着医学持续发展,脐带血一定能创造更多应用价值。


编辑:沈露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