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乡发展,聚焦历史文化。今年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在上海有这样一位90后创业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红色文化传承相融合,为家人故乡的烈士陵园建设进行公益支持。从发现痛点到设计方案,90后青年汤安津与家人用专业知识做出公益贡献。
【优化陵园方案】
谈到这次公益设计,其实源于与家人返乡的清明祭奠。汤安津的妻子邵琦每年清明都会回安徽绩溪烈士陵园祭祖。绩溪烈士陵园原为许家朋烈士纪念碑。陵园内共安放了109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保家卫国而牺牲的烈士。其中就有邵琦的太爷爷邵顺福烈士。35岁的邵顺福在1943年4月加入中共旌绩宁工委工作组任组长,1945年12月在和阳战斗中牺牲。
从第一次陪伴家人参观绩溪烈士陵园开始,汤安津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来到陵园弘扬革命传统,缅怀先辈烈士。
“作为烈士后代,我们也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记。”邵琦和汤安津也希望用自身的力量助力传播红色文化。于是,设计家乡烈士陵园的想法应运而生。
红色文化传承需要体验与参与。为何不设计一处集缅怀先烈、文化传承、公共休憩为一体的公共园林?融合徽州古韵雅致底蕴,覆盖党建、研学教育基地示范,汤安津脑中对烈士陵园的更新方案已逐步勾画成型。
【专业力量,青年人发挥公益动能】
园林设计更新并非一件易事。从想法初现到方案落地,汤安津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当时的汤安津还未开始创业,一个人在工作之余到陵园现场,进行踏勘、评估以及周边调研。
2020年汤安津选择和妻子邵琦共同创业。在创办上海津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后,汤安津逐步搭建起自己的全专业设计团队并申办资质。这也为陵园的全面设计搭建了现实基础。他带领团队多次来到陵园,在查阅了陵园已有的图纸资料后,首先对缺失的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通过团队力量,总体平面布置图、原有的山体标高数据等信息都陆续完成。
为了设计数据的精确,汤安津前后三次带领专业地形勘查团队对陵园及周边土地村庄进行了详细航拍测绘,绘制出了1:500的地形图。结合规划的土地性质,针对陵园本身和周围进行了初步规划设计思路,规划设计了停车场、红色研学基地、展示馆等空间,更符合当下红色文化宣教地的需求。
前期准备完成后,汤安津和邵琦经过多方了解找到了陵园管理单位即绩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争取到与管理单位汇报方案的机会,并提出了为家乡烈士陵园的整体规划提升提供公益性全面设计支持的强烈意愿。得到管理部门的支持后,设计团队也根据管理单位的意见进行了多轮修改,最终完成从初步方案设计至最终施工图的工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青年通过自身力量为家乡做出贡献。汤安津与家人也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家乡尝试打造一处集缅怀先烈、文化传承、公共休憩为一体的公共园林。
社会责任和红色历史的传承,离不开青年人的参与。从无偿设计到推优化推进,90后创客持续在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