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作为绿色议程的一部分,碳足迹最小的铝材首次在中国进行测试

2023-10-26 15:20:15 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国绿色议程

  目前,中国环境议程将减少碳排放放在首位,2020 年,中国宣布中国将到 2030 年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会影响了中国的环境政策和企业战略。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议程的普及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预计到 2023 年,中国光伏发电能力将达到 330 千兆瓦,从而带动铝型材产量从 260 万吨增至 290 万吨。这种环保金属可减少产品的碳足迹,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去碳化的目标。

  目前,中国登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已达 1 821 万辆,其中电动汽车 1 401 万辆,今年前三季度注册量增长了 40%。目前,新能源汽车占所有新注册车辆的 28.6%。

  此外,中国的工业化方针十分重视促进向绿色做法和先进制造技术过渡。10 月 12 日,张国清在福州考察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呼吁在先进制造业中更多地采用绿色和低碳技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对绿色实践的承诺也很明显。例如,2023 年初,中国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开始建设总装机容量达 2667 万千瓦的发电项目,其中有 1935 万千瓦来自绿色能源,令人印象深刻。

  中俄经济合作

  绿色转型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这凸显了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性,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将为中国的绿色转型做出贡献。

  鉴于俄罗斯作为与中国和欧盟接壤的国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焦点。中俄关系正在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是政治和经济互利合作的典范。两国贸易额有望首次突破 2000 亿美元,到 2023 年将激增至 1550 亿美元以上。俄罗斯的资源、技术和物流与中国的消费市场主导地位和行业领导地位相辅相成。

  中俄关系对两国都至关重要,推动着两国的经济融合与合作。中俄贸易增长迅速,并出现了脱离美元的趋势,75% 的中俄贸易额以人民币计价。

  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工业设备、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俄罗斯企业,尤其是能源和资源领域的企业,正在通过大型项目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例如,俄罗斯领先的铝生产商俄铝正在利用中国对低碳金属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低碳金属对电动汽车和太阳能至关重要。中国光伏产业不断发展,预计到 2023 年产能将达到 330 千兆瓦,这将推动对低碳铝的需求。俄铝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有所增加,2022 年对中国的铝销售额将翻一番。这一合作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去碳化的目标,凸显了俄罗斯作为中国绿色和高科技产业重要供应商的重要性。

  俄铝公司案例:俄罗斯与中国的技术合作

  同时,俄罗斯不仅是中国的资源供应国,也是中国潜在的技术合作伙伴。俄罗斯大型资源公司的代表,其中包括与中国明泰铝业合作的世界优秀铝业公司之一俄铝。明泰铝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其生产中测试ALLOW INERTA™铝的公司,该铝采用革命性的惰性阳极技术生产,这是俄铝的一项先进发展。

  “俄铝已经开发并正在积极利用创新的惰性阳极技术提高金属产量。ALLOW INERTA™是世界上碳足迹最低的原铝。这种金属的使用可以将最终产品的碳足迹降低到行业中尽可能低的水平,可提高使用此金属的制造商竞争力,并帮助公司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供应链脱碳。俄铝技术总监Viktor Mann表示:“对于俄铝来说,这项技术使得在电解阶段完全避免温室气体和多芳烃排放成为可能,并通过减少阳极的消耗来降低运营成本。”-- 公司正在积极改进技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满足最终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明泰铝业计划在铝箔生产中使用ALLOW INERTA™铝,此产品后续计划用于电气工程,主要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明泰铝业持续审查供应商群体,并将原材料的碳足迹纳入考核范围。我们努力选择那些符合我们脱碳目标的供应商。使用ALLOW INERTA™是创造对环境低影响产品的又一尝试,”明泰铝业的代表闫帅杰说。

  原铝生产的新技术是使用非消耗性材料-陶瓷或金属合金的阳极,减少了电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该解决方案将范围1和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每吨铝0.01吨二氧化碳(而行业平均为12.5吨二氧化碳)。


编辑:沈露
审核:郭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