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埃德博尔管理咨询发布:2023预制菜食品消费调查报告

2023-09-22 11:08:32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埃德博尔管理咨询研究中心、埃德博尔(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发布《2023预制菜食品消费调查报告》。

  该调查报告围绕预制菜这个“新鲜”词,能否让菜变得“新鲜”,能否消费者变得“理性”而展开,建立了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消费者行为,预制菜安全与质量、消费购买意愿与评价三个一级指标,涵盖12个二级指标。从产业综合能力、安全质量能力、产业成长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等多个环节,综合反映预制菜产业这个新业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预制菜进校园”成为社会焦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近年,“预制菜”就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词汇。特别是“预制菜进校园”现象一时激起了社会广泛讨论,对于尚存争议的焦点,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全面理性地看待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既要看到预制菜这种新产业新业态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安全食品是人们健康的重要保障,不应该被模糊对待,预制菜要“方便”也要“放心”。

  1. 什么是预制菜?

  2023年2月13日,“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2019年12月公布的T/CNFIA 115-2019预制包装菜肴团体标准,对“预制菜”的定义为:以一种或多种食品原辅料(包含谷物或豆类或薯类或玉米及其制品、畜禽肉和副产品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植物蛋白及其制品、果蔬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等辅料(含食品添加剂),经预选、调制、成型、包装、速冻等工艺加工而成,并在冷链条件下进行贮存、运输及销售的菜肴。

  预制菜可以分为4大类:①即配类,主要指那些免洗免切的净菜;②即烹类,如那些含有调味包或提前腌制后,需要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③即食类,包括即食罐头、各种色拉等;④即热类,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等。

  2. 预制菜的标准又如何?

  目前预制菜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特别是生产出满足不消费者口味的工艺标准。预制菜的口味差异与原材料、生产工艺等都有关系,为了延长保质期,会加入较多的食盐。为了口感,加入较多的油和糖,长期食用存在健康威胁,尤其是对于那些脂肪摄入已经超标的人群。

  3. 消费者对预制菜食品怎么看?

  预制菜让使饮食变得更加方便。对于消费者,特别是时间紧张的上班族,食用预制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餐饮业,预制菜能够节省人力、空间和成本,加快出餐速度,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管理风险,提高了餐饮效益。

  同时,预制菜也让人们充满疑虑,人们对预制菜的认识更多映射在它是再加热的食品。一是预制菜含有添加剂、防腐剂等成分,让众多消费者感到不安全。二是预制菜营养有限,还要进行再加工,营养成分会不断流失。三是预制菜尽管有很多口味,但很难让人同时从心理和口味上感到新鲜。所以,是否选择食用预制菜通常取决于个人的时间、需求和口味偏好。

  4. 对“预制菜进校园”怎么看?

  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围绕学生的问题通常都是焦点问题,也是争议问题。“预制菜进校园”,主要争议还是预制菜是否健康?对于家长们的担忧,学校和食品企业必须以必要知情权、合理的选择权、严格的监督权来保障学生的权益。

  近一年预制菜食品的消费热点

  1. 预制菜的市场需求

  预制菜产业在国内刚起步不久,但从国际范围来看,其并非新鲜事物。预制菜行业作为一二三产融合的业态形式,市场空间巨大。预制菜产业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餐饮服务业能力、满足消费多元需求的“新事物”。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国内预制菜的渗透率已达10%至15%,预计2030年将增至15%至20%,市场规模可达到1.2万亿元。我国预制菜行业的销售渠道85%以上面向商户端,主要集中于中小快餐店和大型酒店等。随着各类预制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预制菜的应用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头部餐饮企业。

  2.预制菜产业的有序发展

  预制菜已成为一个蓝海风口产业,政策利好频出,不少省市已将之视为发展重点,并出台相应推动政策。截至2022年底,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7.6万家,较2021年新增3470家。由于预制菜门槛低、缺乏统一执行标准,目前,市场上的预制菜品质良莠不齐,标识不详细,安全质量难以保证。

  预制菜行业亟需完善预制菜行业监管机制,充分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比如,餐厅用预制菜冒充现做菜且并未告知消费者,也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及选择权。因此,保持产业合理成长,实现有序发展尤为重要。


编辑:沈露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