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熬夜追剧真的会导致视网膜脱离吗?

2023-08-21 16:46:15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大家在网上冲浪时可能会刷到一些热点新闻,如“某某连续熬夜追剧,导致视网膜脱离”。对此,很多人质疑,长时间熬夜刷手机,真的会引发视网膜脱离吗?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谷威院长表示,长时间熬夜玩手机,确实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视网膜脱离与其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新闻报道中的患者之所以发生视网膜脱离,根本原因在于患者可能患有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是什么?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眼球壁的最内层。如果我们把眼睛看作是一部照相机,那么,视网膜就是照相机的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是眼球内一层非常薄的透明的膜,总共分为十层。其中神经上皮层九层,是眼睛的感光层,神经上皮层外则是色素上皮层,两层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间隙。

  我们所说的视网膜脱离,并非是整个视网膜掉下来,而是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男女老少皆可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且需尽快治疗的类型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它是指由于各种内、外界因素导致视网膜裂孔从而引发的视网膜脱离。

  那么,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凶手”有哪些呢?视网膜脱离的诱发因素

  ●50岁以上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群容易出现玻璃体变性,玻璃体变性或液化后,易引起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形成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

  ●家族病史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曾出现过视网膜脱离,也建议到眼科医院进行眼部检查。

  ●近视人群

  尤其是高度近视者,常存在视网膜变性,并较早出现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视网膜变性可使视网膜变薄,易形成视网膜裂孔。

  ● 眼外伤

  眼球发生顿挫伤时,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发生瞬时的形变,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容易产生视网膜脱离。曾发生过眼外伤的患者,也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其他眼病及全身疾病

  如眼部肿瘤、葡萄膜炎、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等,或因糖尿病引发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易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

  视网膜脱离≠立即失明,很多视网膜脱离在早期并不会影响视力,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其实,视网膜脱离发生前,有很多症状和前兆:

  ●眼睛有闪光感

  ●眼前飘动的黑影突然增多

  ●看东西变形

  ●视力快速下降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专业的眼科医院就医。视网膜脱离的预防

  视网膜脱离看似恐怖,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平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视网膜脱离呢?

  1、不要过度用眼

  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看书、刷手机等行为会使眼睛过度疲劳。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20-20-20”的用眼原则,即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米远方,让眼睛能够得到休息。

  2、避免眼外伤

  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高危动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配戴护目镜来保护眼睛。此外,对于高度近视人群来说,要避免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避免提拿重物、憋气等动作,不进行如过山车等惊险游戏。

  3、眼部定期检查

  对于视网膜脱离高发人群,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尤其是高度近视者、中老年人等,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谷威院长特别提醒,许多眼底疾病发展进程既快又急,需要尽快进行治疗。尤其是视网膜脱离,如果诊疗不及时会导致不可逆性视野缺失、视力损失,甚至可能造成完全失明、眼球萎缩等。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越长,预后效果越差。现我院已开通视网膜脱离48小时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竭尽全力挽救患者视力。


编辑:徐霞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