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中电联则预计,进入夏季,华东、华中、南方等部分区域在用电高峰时段可能会存在电力缺口,预计全国存在2000万-30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华东电网是我国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区域电网。为了缓解电力紧张的形势,华东地区推出了限电政策。例如错峰用电,错开用电高峰期用电,根据电网负荷特性,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将电网用电高峰时段的部分负荷转移到用电低谷时段,从而减少电网的峰谷负荷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
火电、水电等发展受限后,国家加大力度支持风能、光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投入。自从我国宣布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后,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大批政策文件确定目标执行方向。通过了解可知,双碳计划是指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吸收二氧化碳量,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到可持续水平。它是中国环保政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虽然其实施面临较多挑战和困难,但是它也具有良好前景,并将促进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陆续出台,各地市级碳达峰实施方案也相继发布。据实施方案相关举措可以了解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减少化石能源应用占比、发展储能和新能源对我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都是很好的战略机遇。传统煤化工产业和石油相关产业会进一步缩小市场份额,为太阳能,核电,风能等清洁能源让出市场份额。
其中,核能发电过程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从不同电源品种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来比较,核能发电的碳排放强度与水电、风电相当,低于光伏发电,同时核能发电也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其他大气污染物,清洁低碳优势十分明显。核电作为稳定、高效、清洁低碳的基荷电源,越来越被广泛认可,核能的综合利用也是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双碳计划需要发展核电,在风电、光伏以及水电都面临着不同发展瓶颈的背景下,清洁稳定的核电也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选择。核电可以承担电网的基本负荷,具有持续稳定供电的优势,核电与风光等新能源互为补充、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新能源上网消纳,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且核电在安全性、高效性和稳定性上具有优势,通过与可再生能源协调配合,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此外,核能除了生产电力外,还可以实现城市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多场景综合应用,为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未来,核能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更好地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