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原创”,破解质量难题 ——航天三江红峰公司自主创新助力产品质量提升

2023-06-15 10:57:36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一种通用电老炼台能够完成4类不同产品的测试和自动老化,避免人为操作错误,生产效率提高4-8倍。一次工艺攻关,对控制系统生产线的布局进行了优化和智能改造,降低操作人员低层次质量问题的出现,生产效率较之前提高了8倍,实现了生产产能提升。

  面对大批量、低成本、快交付、高质量的现实形势,红峰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工程,抓住设计“质量源头”,突出“设计精益”主题,自主创新,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用原创技术破解质量难题。

  110℃温差下,转位顺畅有“妙招”

  “成功解决系统全温试验过程中因温差形变引起锁紧、解锁圈数浮动导致转位异常问题,产品一次装配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近日,航天三江红峰公司自主研发的某惯组通过110°C温差环境下的试验测试并投入使用。

  转位机构作为三自惯组的执行机构,其性能对保障惯组的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转位机构的环境可靠性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的工作环境从-20°C~55°C加严到-40°C~70°C,温差110°C!”,高级工艺师熊著清强调道。随着产品的迭代优化,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也水涨船高。为解决这一问题,熊著清带领“红领”党员突击队向难题挺进。

  大温差环境下带来的传动影响是一项综合复杂难题,涉及到装配、调试等众多环节。熊著清凭借着多年的工艺经验,从分体传动部件的装配精度提升为起点,朝着既要保证结构刚性又确保运动精度的方向发起猛攻。

  “低温卡死,转位异常”。温度带来的冲击让三自惯组发生累积形变,导致转位机构某参数过大,惯组在低温环境下的传动异常。

  试验摸底阶段,“卡”成为了转位机构的代名词,转位卡滞、解锁卡死成为研制例会的重点讨论问题。为了摸清产品在高低温状态下的尺寸变化,熊著清带领年轻工艺师张天星、杨自信对产品各零件反复进行低温-40℃到高温+70℃的试验,统计零件尺寸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变化情况,并针变化趋势逐步调整产品参数。

  历时2年,团队逐渐摸索出全封闭结构下的装配工艺要点、工艺控制方法、调试流程及参数,避免了产品由于高低温卡死而导致的反复拆装。

  采用新的装配工艺后,产品成功通过110℃温差环境下拉偏测试、锁紧-解锁转动测试、转位机构精度测试等试验。并且使产品装配周期缩短至0.5小时,使产品高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达到100%。

  “完成了8项关键技术的攻关,编写了8册工艺文件。只要过程尽力了,成功只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杨自信骄傲地说道。

  880千米太空中,卫星姿态控制有“神器”

  搭载89颗国内主流商业卫星,均在轨运行正常。这是红峰系列空间陀螺的新纪录。“让我们的陀螺在太空中飞的更高、时间更长、性能更稳定。”看着火箭缓缓升空,空间卫星陀螺总设计师彭志强眼神无比坚定。

  光纤陀螺是卫星姿态控制的“神器”,它可以精确测定载体运动角速度,用于卫星姿态轨道控制、摄影、测绘等方面,让卫星能够“坐如钟、行如风”,是卫星姿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通常情况下离地球100千米以上就是太空领域,而我们的光纤陀螺要在880千米的太空中飞行,这给研发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陀螺设计师吴旭辉道。

  与传统光纤陀螺不同,太空光纤陀螺需有着近乎矛盾的两面:一方面要保证陀螺能够承受辐照、热真空、热循环等恶劣太空环境的长期考验,一方面还要满足轻小型、低功耗、低成本等高性价比的行业需求。

  彭志强说,卫星发射入轨后,需在无法维护的情况下执行长达数年的在轨任务,这对光纤陀螺的长期在轨精度及工作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为了破解光纤陀螺“长寿命、高精度”的难题,红峰公司光纤陀螺研发团队提出双光源四轴冗余的光纤陀螺实现技术,该技术综合光路、电路、结构、软件四个方面,采用双光源四轴冗余设计,同时具备自检测、自诊断、自修复功能,实现了产品在轨工作状态实时监测,故障自诊断、故障预警以及复位修复功能,保证了产品在太空辐射、热真空等恶劣环境下的长寿命和高精度,常温性能和全温性能均达到国内同尺寸产品的最高水平。

  “太空卫星陀螺跨专业的研发涉及到光、电、结构、软件等多专业及兼容性问题,也涉及用户、设计、工艺、车间的各生产要素的协作,这的确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吴旭辉感慨。

  器件在轨需承受的辐照总剂量计算让其印象深刻,剂量偏少,产品抗辐照能力减弱,产品寿命得不到保证;剂量偏大,结构辐照防护的屏蔽厚度过大,陀螺整机重量过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研发团队经过多轮总剂量分析,准确得出器件在轨需承受的辐照总剂量,用一连串准确的数据保障陀螺角速度敏感的稳定精确。根据分析结果,团队选用高性能且抗辐照总剂量能力满足要求的元器件,结合热学、力学仿真分析并迭代优化,确保陀螺在880千米的太空中正常运行。(胡杨)


编辑:徐霞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