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胜者教育:陪伴式成长,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2023-06-02 10:17:27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胜者教育创始人张益铭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在做未来。”

  有人曾问张老师,有关胜者教育的六大关键词是什么?

  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垫脚石精神、胜者少年163模型、榜样、教育的温度感、未来、胜利共同体。

  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

  未来教育发展应该顺应什么大趋向?

  面向未来如何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

  胜者教育立足于教育实践,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探索出了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三大出口——青少年学科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青少年商学教育。

  一、青少年学科教育——脚踏实地,回归教育本身

  什么是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是以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为培养目标,其主要目的有两个:

  1、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各科教学法及学习法,把各执一端的、零散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加以系统化,提高到具有客观规律性的水平。

  2、根据实验的结果和确切的事实立论,评价现行的教本编辑以及教法使用的得失,寻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优途径。

  当今教育的八大趋势之一就是摒弃“填鸭式教育”,从唯分数论回归教育本身。这与青少年学科教育是不谋而合的。

  简单来说,就是让教育回归本身,尊重孩子的天赋与成长规律,不断改进教法,吸取教学经验,转变教育方式,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

  二、青少年素质教育——“胜者少年163模型”,陪伴式成长

  胜者教育研究了多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结合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特性,总结出了“胜者少年163模型”。这一模型经过了多次升级完善,如今已成为胜者教育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它打破了传统家庭教育仅重视天赋培养的教育思维,重构青少年天赋、特质、思维教育的关系,从而让更多青少年成长为打破常规的“未来领军者”。

  在这一模型中,“1”这个数字最重要,它代表“每个孩子的独有天赋”。启发天赋正是胜者教育新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6”即6个关键特质。分别是:①具有强大的意志;②具有学识与眼界;③具有自我驱动力;④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⑤具有感恩的心;⑥具有社会责任感。

  “3”即3个思维模型,分别是:艺术思维、建筑思维、辩证思维。

  多年来,“胜者少年163模型”培养了一批批青少年强者,也通过历届学员的感受完善“中国青少年”的打造方式。

  “中国式教育不是你输我赢的教育,共赢才是中国少年的成长哲学”。

  值得欣慰的是,胜者教育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无数父母,让其认识到了自身教育思维的不足、误区,让其明白了充当孩子“垫脚石”的重要性,进而为孩子营造了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三、青少年商学教育——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但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群体的共赢、资源的运用。所以从小注重孩子财商的培养也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财商”最早出现于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一位青少年从两位“爸爸”的金钱观、财富观、人生观中获得成长感悟的故事。

  财商看似是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却与智商、情商存在直接关系,很多青少年步入社会后或过于吝啬,或挥霍无度,导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这正是缺乏财商的表现。

  数据表明,13岁之前是一个人的商学黄金时期,5~12岁是最关键的阶段。错过这一时期,孩子对商学的学习速度便会明显下降。

  重视对孩子商学思维的培养,从允许孩子花钱、买单开始,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在各种生活消费场景中进行练习,培养孩子的消费理性,并建立起良好的消费习惯。

  学习商学必须了解如何面对困境,成功的背后都会经历很多次的失败,要让孩子学会在面对困境时调整心态、分析现状、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其更强大的人格和内心,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智慧是终生受益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专业知识,还应该传递良好的处世思想与处世技巧,商学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结语:

  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胜者教育在教育行业挥洒了无数的艰辛与汗水,也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成长、帮助了无数的孩子实现梦想。未来很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素履不停,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胜者,永远在路上!


编辑:徐霞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