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升,细菌、病毒开始活跃,加之天气复杂多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下降,所以春季比其它季节更容易使人生病,因此古人也有“春瘟”的说法。
特别是最近,很多人被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出现了发热、头痛、全身痛、咽喉痛、咳嗽等症状。
那么,流感是“瘟”么?中医药在治疗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与流感等“瘟病”对抗的千年智慧
“瘟,疫也”,“疫,民皆疾也”,今常并称指具有传染性、可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如流感、新冠等都属于中医瘟疫的范畴,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或“时疫感冒”。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处的“温”同“瘟”,是指流行性的急性传染病,从字面来看,即可知属于热病,即体温急速上升,出现发烧状态,古时叫温病。
温病有温与疫的不同,其区别即在于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大小强弱。温病中不传染或传染性小的,称为温病;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大流行的,称为温疫,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流行性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情危重凶险,且经常大范围暴发流行。流感正符合中医对此类疾病的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