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发热≠新冠,还需要重视流感这个病!

2022-12-29 16:03:27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根据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并推出十条优化措施。多城市科学解封,导致发热门诊就诊量明显攀升。

  同时,我国各地已进入流感冬季流行时期。我国最新流感周报显示,个别省份流感样病例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在2022世界流感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指出,近两年流感低水平流行导致人群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下降,今冬明春出现新冠与流感叠加流行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我国发热门诊“爆满”的情况,钟南山院士表示近期出现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新冠,也可能是流感或双重感染。

  因此,对于出现高烧、浑身酸痛等症状,但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始终是阴性者,需要考虑患流感的可能性。那么,流感与新冠该如何预防,两者有何差异?

  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

  大多数人普遍易感流感,下列人群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高度重视:

  1.年龄小于5岁以下(尤其是小于2岁)的儿童,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4.患有如肾病、肝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人;

  5.肥胖者(BMI>30kg/㎡ )。

  在冬春季一定要注意流感的防护。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尤其要重点关注,避免感染流感后发生并发症而引起严重后果。

  流感的疫苗预防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对于接种减毒流感活疫苗及18岁以下的人群, 建议与新冠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大于14天。对于18岁及以上人群,可以同时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时接种时应在两侧肢体接种部位分别进行接种。

  流感的药物预防

  流感的家庭传播风险高。2016年,一项分析已发表的56篇流感家庭传播相关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如果一人感染了流感,其他成员在家庭接触中的感染风险可高达38%,继发性病例的出现比首个病例延迟约3天。

  对于流感的家庭传播,非药物防护措施(包括口罩、手部卫生等)作用有限。对于没有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来说,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有效预防流感。一项磷酸奥司他韦的三期临床试验显示,对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的成人与青少年进行7天短期家庭内预防干预,磷酸奥司他韦组较安慰剂组流感感染发生率下降了92%。

  流感的药物预防是在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48小时内开始服药,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预防流感的剂量与治疗剂量,但每天仅服用一次(治疗需每天服用两次),至少持续10天(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时间)。

  目前在国内,原研磷酸奥司他韦仅有胶囊剂型,对于不能吞咽胶囊的成人、青少年或儿童可通过胶囊剂配制急用口服混悬剂,可根据说明书进行口服混悬剂(糖浆)的配制(图1).

height=377

  图1口服混悬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

  确诊流感后,要及早进行药物预防,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等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

  获取更多流感相关的健康资讯和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治流防感小助手”!

  参考文献

  1.2022世界流感大会线上成功举办!流感季将至,老、幼、慢病人群更需警惕!_接种_儿童_老人 (sohu.com).

  2.近期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新冠,钟南山最新研判 2022-12/10/130322043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12):1059-1063.

  4.Tsang TK, et al.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Influenza Virus[J]. Trends Microbiol. 2016 Feb;24(2):123.

  5.于学忠, 等.中国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10): 915-928.


编辑:徐霞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