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损的路面被修复,绿化点缀道路,城市焕然一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见证了城市的寒来暑往,也塑造着城市的另一番景象。为了更好的塑造这座千古名城—邯郸,背后有这样一支团队正在默默付出,他们在几轮疫情封控间隙从各地集结,面对疫情反复、资金不到位、工期一压再压、环保管控严格等多重压力,始终以“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为行动指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迎难而上、合力攻坚、突破极限,连创了72小时一条路、60小时一条路的佳绩,奋力跑出道路建设新速度,他们就是路桥公司邯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团队。
这个项目刚一进场,就受到了当地疫情严重影响,人员短缺、资金不到位、材料涨价、运输曲折等不利因素接踵而来。叠加的各类难题非但没有让甲方在工期上给予让步,甚至提出两年建设期必须在一年内完成的苛刻条件。“干,既然接了,无论如何都要一干到底,路桥人说话算话!”项目经理张靖华是个东北汉子,句句斩钉截铁,毋庸置疑。项目班子迅速做出反应,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推进计划,协调各方资源,把每个员工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向着精准履约、全面完成任务目标呐喊冲锋。
说干就干,15个人、10条路、24小时施工便成了常态,面对高强度的作业每一个人都选择挺身而战,邯郸的主要干道处处红旗招展、机械轰鸣,一派大干的景象。就在这时,项目突然又接到业主三天三夜完成渚河路(光明大街-滏河大街)段施工,紧张的工期是挑战更是考验。项目强化攻坚意识,树牢“一线就是会议室,一线就是办公室”的理念,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小时制定计划,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为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争分夺秒;材料负责人何翠菊巾帼不让须眉,以一已之力在材料极度紧张、车辆严格管控的情况下,确保了所有工作面物资供应充足;财务员孟德旭主动走出办公室,加入到工期保卫战中,化身材料员24小时坚守在磅房,材料过磅、签验收单,各项工作已稔熟于心;还有全能总工崔江、誓不完工不回家的工程经理赵春林、轻伤不下火线的设计经理蔡福安……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72小时后,一条崭新的大道交付邯郸人民。
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前路还任重道远。这支敢于承担、敢于超越、勇于亮剑、奋楫争先、敬业奉献的团队,会始终保持着攻坚克难的战斗精神和超强的战斗能力,为保工期、促履约,擦亮“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这块金字招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黄子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