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众诚智库发布《2022中国生物经济城市百强榜》榜单。该报告从政策环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本环境等四个维度分别对中国343个城市的生物经济发展进行独立评价。
近年来,生物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创新最为活跃、增长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生命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加速突破和产业化,正在引发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医疗健康、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深刻变革。生物产业已成为各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重点。生物经济将成为大国经济竞争的主战场,生物资源上升为核心战略资源,生物技术将与信息技术一并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底层技术。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生物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的要求和到2035年“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的目标,力争到 2025 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元,其中核心产业总量超过7.5万亿元。
《2022中国生物经济城市百强榜》榜单显示,中国城市生物经济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发展的格局。百强城市中,东部87个城市中有51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58.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引领发展;中部87个城市中有26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29.9%,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引领发展;西部133个城市中有15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11.3%,成都、重庆、昆明、西安等引领发展;东北36城中有8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22.2%,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引领发展。
图 1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城市生物经济发展指数情况(2022年)
从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山东半岛、京津冀、海西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其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在生物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81.3%的城市进入中国生物经济城市百强榜,长三角城市群达63.4%,京津冀城市群达46.2%。
从城市来看,全国343个城市总体上大致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10个城市,平均得分82.1;第二梯队包括重庆、长沙、昆明、济南、合肥等20个城市,平均得分63.6;第三梯队包括连云港、南阳、佛山、绍兴、南通等70个城市,平均得分45.1;其余243个城市组成第四梯队,平均得分26.1分。
表 1 中国生物经济343个城市总体分布(2022年)
从省份来看,2022年中国城市生物经济发展指数省份分布呈现四级梯队格局。第一梯队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重庆、浙江、福建、广东;第二梯队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第三梯队黑龙江、辽宁、甘肃、陕西、山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第四梯队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西藏。
图 2 中国各省生物经济发展指数情况(202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