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吉林,作为东三省中的一员,有着太多说不清的故事,随着试点的变迁,社会的不断发展,吉林的钢铁却迎来短暂的波动,由于技术上的停滞不前,无法让产量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厂领导也是头疼不已,在经过不断慎重思考后,1450毫米在热轧带钢工程在万众瞩目下应时代的要求而生,当时的我们为这件事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建龙职工的努力下终于实现钢铁产业的一次突破。”吉林建龙钢铁职工索师傅,在面对记者时,时不时陷入沉思,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1450毫米热轧生产线是当时国内较先进的带钢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先进。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吉林建龙钢铁装备大型化技术改造项目1450毫米热轧带钢工程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金珠乡,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1450毫米热轧机械、电气、仪表施工等。该项目是吉林建龙钢铁公司完善企业配套项目的重点规划,也是延长产业链、做好钢材深加工、满足内需、扩大市场需求和加强产品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对于吉林建龙钢铁公司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印象最深的是工程共有六台精轧机,其中四台重131吨,两台重121吨,而轧机跨内最大天车有效起吊能力为100吨,能否精准吊装精轧机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这可难坏了在场的所有人,不能减轻高度精密一体化的精轧机分量,多出来的二三十吨重量,似乎压在了每个人的胸口,让人承受着难以呼吸的压迫感。经过深思熟虑,项目技术总工陈杰决定暂缓精轧机安装,转身开始没日没夜地翻找过往类似案例,晚上十一点躺在宿舍的床上翻来覆去地思考,一瞬间的灵感涌出,如果租借巨型天车是不是就可以吊装起来了,不行不行,想要找到巨型天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本身硬件设施老化且空间有限,无法进行吊装。”一番话后又躺了回去,就这样在精轧机吊装问题的环绕中进入梦乡。”技术员陈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难掩笑意。
中国二十二冶敢为人先,能己所能,用实际行动演奏出属于冶金人的“时代凯歌”。(胡颖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