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工程富有创意的设计和奇特的造型展现给世人的是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同时也是建筑史上难度极大的考验。中国二十二冶参与建设,贡献央企智慧,助推中国“智造”。
由于设计上的美轮美奂,对线条曲度要求苛刻,所以在钢材选择方面,对刚度和强度有严格要求,不仅要考虑到钢板厚度对应材质,还要考虑扭曲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为此,项目部的材料员多次往返各大钢厂,寻找钢结构保持15-20度、偏差不超过5毫米的钢材替代产品,通过请教国内外的专家,最终确定采用Q420高强度钢材。好不容易钢材型号确定了,生产问题又出现了,因为用量少,技术要求高,许多钢厂并不愿意生产此类钢材,项目团队积极拓展沟通渠道,多方打探协调,最终确立了最优供应商。
在解决了钢材的问题后,怎样保证肋钢达到更高的精度和圆滑度,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又一难题。为了节约来之不易的钢材,确保一次成型,也为了简化加工难度,项目团队根据图纸形状,1:1的比例预制了三合板的木质胎具,项目技术人员将空间图转化为平面图,在出第一条模具时就出了1000多张图纸,经过统计数据、不断排版,耗时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反复验证,最终确定了2张图纸。为了更加精确的确定安装位置,项目购买了4台当时最先进的激光全站仪进行35度角测量定位,开始采用每500米一个定点,后来达到了每100米一个定点,精密程度可想而知,其中一个青年测量员在这段时间眼镜度数就增加了150度。支模的过程也几经波折,由于精度要求高,胎具制作缓慢而繁琐,开始制作时,一上午的时间只制了2米多,木工渐渐产生了急躁情绪,仅制作第一根钢肋的支模木工队伍就换了5拨,项目部紧急联系了曾经干过桥梁工程的支模队伍,高价聘请了专业能手进行指导施工,渐渐从刚开始第一根需要1个月的时间、不合格率20%,到后来半个月1根,再到几天1根,到最后平均9个小时出1根,工人们逐渐熟练、默契度也逐渐提高,支模速度也逐渐提升。
中国二十二冶以智慧拔高工程创新,以拼搏提升项目品质,在多方的认可下,企业依旧以大家的口碑为最高赞扬,为国家贡献群众认可的工程。(任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