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经济、金融形式。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急需重新审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数字化应变能力。以数据为核心,人工智能为手段,云化服务为形式,构成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中国金融抗疫实践表明,互联网已成为疫情期间人民群众获取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有助于实现金融服务的“非接触”和“不间断”,从而更有效地对冲疫情影响,加快经济社会复苏进程。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
一是适应市场变化实现金融机构核心价值的需要。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对于金融业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技术,内部和外部数据创新业务模型,开发新产品和精确定价,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进行精确的营销并严格控制风险,以此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客户的数字化交易行为激发了新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传统金融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危机。金融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传统的线下迁移到线上和其他终端,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从而有力促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以使用数字金融技术来开拓业务发展。
三是数字化是金融机构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可以充分解决线下市场和行为,且数字化应用下的服务渠道可以为客户和自身提供更多的便捷。科技的飞速发展进一步颠覆企业经营模式。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探索数字化经营成为下半场竞争主要角逐方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全渠道、无缝式、定制化服务,同样需要数字化来实现。
四是数字化促进金融业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当前多数金融业仍存在数据分散、数据质量差、数据管理职责不清晰、缺乏统一数据标准、缺少数据治理工具等诸多历史问题。而金融数字化恰好提供促进数据有效治理良机,通过理清数据资产,提升数据质量,从而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形成数据驱动银行发展的新模式,让数据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五是数字化促进科技入投入增强科技支撑能力。金融业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不断为自身数字化建设赋能。一方面,数字化为金融业获取数据提供更多便利,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即时性和多样性,丰富了数据来源与数据维度,夯实了银行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新技术应用,从提升数据计算获取与存储、大数据加工与应用入手,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金融数字化转型下的风险防控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守住风险底线的原则,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加强数字化应用的同时,也要坚守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监管原则。
一是要注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金融行业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科技内涵,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打通实体经济融资的难点和堵点,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就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要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风险,特别是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市场垄断等风险挑战,建立健全覆盖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领域,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是要正确应对数字化带来了新挑战。金融数字化转型后,从外部来看,科技风险、数据风险、欺诈风险、模型风险、网络安全等各类新型风险已经不容忽视,同时各类风险交叉传染方式更加多样、快速和隐蔽。不同风险间的叠加共振更加明显,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会给金融业商誉和社会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内部来看,数字经济不断催生业务新模式,平台化、场景化、批量化等获客方式快速发展,具有复杂性高、风险传播速度快、对风险预判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必须完善数字思维、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共享思维和共治思维,提升对数字化时代风险的认知和管控能力,从数字化角度重新理解客户服务和风险防控。
三是要强化数据规范治理和科技支撑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数据架构设置、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挖掘运用、数据安全管理等数据治理手段,建立以数据为核心和基础的风控体系。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支撑手段,将促使风险管理从管控客户风险向主动服务客户健康发展转变,从人海战术向人机结合自动化、智能化风控方式转变,从被动防控风险向主动创造价值转变。
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农发行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农发行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农发行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有效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将农发行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领域农业政策性银行,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农发行的历史担当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农村文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规划部署,明确了逐发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发行需要跟上形势,不断推动金融科技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发挥金融科技引领作用,加快产品研发步伐,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开发出业务满意、适用市场的产品。
(二)构建农业政策性银行特色的金融科技体系
以金融科技为驱动,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经营创新、业务结构转型和业务流程再造,促进科技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出金融科技对于农发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一是要坚持“四大思维”提升战略定位。坚持战略思维,不断提升农发行金融科技服务能力。坚持创新思维,建立农业政策性银行金融科技服务新高地。坚持合规思维,让金融科技合规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坚持底线思维,让确保金融科技安全成为新常态。
二是要加强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按照全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要求,遵循“大科技”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使信息科技真正成为打造现代化农发行的核心引擎。
三是要建设大科技治理结构。整合信息化建设资源,统筹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管理规范、科学现代、约束合理的适应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科技治理体系。
四是要坚持自主创新与“拿来主义”有机结合。要主动借鉴兄弟银行科技转型发展经验教训,加强与国内技术领先的互联网企业有效合作,坚持自我为主,形成“鼓励创新、允许失败、惩治不作为”的创新氛围。
总之,金融数字化转型在促进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便利于民的同时,也为农发行更好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现代一流政策性银行奠定坚实基础。(佘国辉 陈志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