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新冠疫情将整个大健康产业呈现在聚光灯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量获得爆发式增长。在此期间,以BATJ为代表的商业巨头动作频频,引发行业高度关注。百度健康世界大会上分享高效就医解决方案,阿里健康APP更名为“医鹿”;腾讯医疗健康携手微众银行成立联合实验室;京东健康全科中心正式上线,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相关工作……
对此,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在与消费日报访谈中进行了分享,他表示,面对商业巨头的“跑马圈地”,互联网医疗行业深耕者们需着重考量如何守住“核心壁垒”,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继续收割领地。
“慢病管理”仍是公认市场突破口
近期,国家卫健委在分享“互联网医疗成果”中多次强调互联网医疗在慢性管理中的作用,发展慢病依旧是业内公认的市场突破口。
谢方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慢病的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服务需求大,需要保持长期高频的诊疗沟通。不难想象,面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三甲公立医院等顶级机构更倾向于对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这也给了市场布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空间。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医疗则为慢病管理搭建了更为顺畅、便捷的服务平台。
据了解,相较于其他病症而言,非首诊、慢病患者与医药电商的消费人群高度重合,对于医疗平台的使用也更具粘性。以健客为例,其中慢病患者复购挑起业务总订单的“大梁”。资料显示,健客凭借着自主研发的AI慢病管理系统,荣获年度十大AI医疗创新项目,至今已经服务了超2000万慢病患者,极大地提升了慢病管理的工作效率。
严守专业壁垒是关键
面对新兴事物的崛起,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市场教育期。特别涉及健康问题,人们往往“慎之又慎”。
如何培养公众对于平台的认同度,获取“专业带来的用户好感”始终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随着巨头与资本的不断助推,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商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形下持续孵化,然而在快节奏布局下,以专业医疗的形象抢占用户意志,似乎并不容易。但很显然,在这一点上,健客早已深讳其道。
以医药电商起家的健客在聚合医疗资源布局上频频出手。仅在2017年,企业先后对广州白云区景泰医院、武汉雄楚医院等实施并购或建设计划,同时借助在药品供应链上的优势和“医联”体系下的聚合能力,打造出移动医疗APP“健客医生”,这也是健客布局在线健康管理H2H(是Hospital to Home)新模式的核心一环。
谢方敏指出,医院、医生、实体、慢病管理、医药电商便是健客互联网医疗的关键词,也让健客“专业医疗”的标签深入人心。
“便捷服务”更具胜出优势
正如人们习惯去大医院扎堆看诊,很多时候,患者往往无法判断自己的病症严重与否,在公众概念认知中,汇聚全国优质医疗资源的大医院,大病小病都能治,提供的是“一站式”医疗服务,更能满足于人们的日常就医需求。
聚合平台优势,打造一站式的闭环管理,无疑在竞争中更具出圈优势。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深耕者中,健客算得上是行业的先行者。
谢方敏曾表示,移动医疗或者说互联网医疗缺乏稳定支撑的营收点和盈利模式,与医药电商电商的联动能够为其带来变现方式的更多可能性。
以供应链为例,健客在2016年联合辉瑞、葛兰素、拜耳、同仁堂、白云山等多家企业,发起医药电商领域首个“正品联盟”,以此保证品牌正品直供,增强用户对健客品牌的信任感,这也为后续与药企密切合作创造了条件。
目前,健客已累计与5000多家制药工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凭借在与医院、医生线下药店等方面的业务扩展,健客完成了品牌向上下游延伸布局,打造了从医药到医院、到患者各链条互通的健康管理闭环。
据业内人士分析,当下疫情反复进一步催化“新基建”领域崛起,并成为医疗行业长远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投身医疗“新基建”,更有助构筑企业发展的护城河,而健客凭借在技术沉淀下的先发优势和持续布局,或将把握住强化市场地位的最好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