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天问一号”将向火星进发 中国行星探测首探火星

2020-04-27 08:33: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上,备受瞩目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揭晓:“天问一号”。消息一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再次引发关注热潮。

  4月25日,火星任务又有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建的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当天在天津成功实施完成70米天线反射体的整体吊装。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口径全可动天线,是完成火星探测器科学数据接收任务的关键设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李春来4月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那么,中国行星探测为何首探火星?

  李春来说,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从1961年至今,人类已实施火星探测活动达45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一共仅有22次。

  “可以说,除月球之外,火星是最受关注的天体。”李春来说,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不仅在于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更可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目标。在他看来,探测和研究火星,最终目的是为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李春来说,按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

  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有何区别?

  李春来说,地火最远距离约为地月距离的1000倍,这将带来一系列难题。

  航天专家庞之浩说,距离越远信号越弱,地火距离还将带来至少10分钟的信号延时。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和着陆的那段关键时间,只能依靠研究人员提前输入数据,由探测器进行自主判断,相当于“盲降”。

  据李春来介绍,此次新建的GRAS-4天线总重约2700吨,主反射面直径70米,面积相当于9个篮球场大小。该天线采用的技术,可以提高天线效率、减少系统噪声,提高抗干扰能力。该天线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竣工验收。如今,反射体的整体吊装完成,意味着70米天线主体结构基本完成。“预计到2020年10月,70米大天线能完全具备火星探测的数据接收能力。”李春来说,该天线将为完成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任务以及后续小行星、彗星等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根据计划,2020年我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巡视勘察。

  此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预计今年7月实施,由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

编辑:蔡德春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