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2017金融峰会,第二届中国信用建设创新峰会,首届金融峰会,金融信用建设峰会,金融峰会,第二届中国信用建设创新峰会,金融创新峰会,第二届中国信用建设创新峰会

四川省崇州市:城乡联动共画“党建同心圆” 结对共建构筑“区域共同体”

2018-10-18 14:57 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四川崇州:城乡联动共画“党建同心圆” 结对共建构筑“区域共同体”


  近年来,崇州市以崇阳街道为试点,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和区域中的核心、贴心、连心作用,在党建“同心圆”乡村篇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为民”宗旨为圆心,以“务实”服务为半径,立足城市社区,城乡联动,探索社会各界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优势资源向基层聚集,促进社会各界与基层党组织形成党建工作区域联动、互帮互助、携手共进新局面。

  背景与起因

  (一)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对基层党建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崇州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党员突破了组织和行政的限制,在不同的产业链上发挥着各自作用。但受传统党组织的设置限制,许多党员与党组织还只是产业链上的“散兵”,自身作用难以发挥。此外,随着崇州各产业的迅速发展,村社之间的互补性要求更多的合作,而传统的村社党组织体系规模小、发展空间窄,易形成资源壁垒,阻碍社会化大生产。

  (二)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对基层党建提出新要求

  随着跨行业、跨区域生产经营联合的不断推进,崇州市涌现了股份制、联合体、专业协会、基地、大户等经济实体,形成了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新领域,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以村社为单位来设置党组织的方式,限制了党组织工作的延伸领域和社会影响力。以挂靠、单独形式组建的“两新”党组织,服务能力欠缺、活动形式单一,业主不支持、党员不欢迎。如何将党的作用影响有效渗透到新型社会组织中去,对崇州基层党建提出了新要求。

  (三)党员从业的多元化对基层党建提出新要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组,党员就业岗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员分布呈现出了流动性与分散性的特征,传统党员“静态管理”模式弊端显现,崇州基层党建工作急需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党组织走向社会,打破传统“单位制”的党建束缚,破解资源线性分割局限,激发不相隶属的党组织活力,力争在崇州市内实现党建资源的配置最优与资源运作的效率最大。

  做法与经过

  (一)契约化共建

  为了规范社区管理,提升社区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崇州市充分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动员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通过制定服务项目书,以契约化的形式开展共建共驻活动:

  1.实行组织联建

  优化党组织设置,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支点,街道区域内小区、街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与域外党组织共同助力的组织构架;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牵手结对、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围绕共同的目标,明确职责、互融互促、相互提升,避免“建而不联、联而不合”问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强化信息交互,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库,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参与本社区、本单位党组织活动;依托“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制度,开展开放互动的党组织活动;驻区单位党组织要教育本单位党员,自觉接受社区的管理及居民的监督,主动亮出党员身份,到社区认领党员服务;社区党组织要对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驻区单位予以支持,指定专人进行党建指导,促进其成立党组织,从而构筑起左右联动、上下协同的区域化党建“同心圆”格局。

  2.实行管理联抓

  驻区单位应积极参加(列席)社区党建联席会,认真执行会议决定,主动参与支持社区发展治理具体事务,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力所能及的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社区党组织要关心关注驻区单位发展,为驻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活动中,驻区单位要尊重和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在城建攻坚、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上,联合发力、共同管理;为增进双方了解,社区党组织要向驻区单位通报社区建设情况,并征求驻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每年不少于4次。

  3.实行服务联做

  社区党组织要及时梳理区域内群众需求、驻区单位需要,形成需求清单。驻区单位要立足自身实际,为社区党组织提供资源清单。社区党建联席会要根据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拟定服务群众项目清单,双方按照各自职能按时完成各项工作。驻区单位应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尽最大努力为社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共建资源,丰富载体、创新活动,为驻区单位搭建展示、宣传、服务的综合平台。共建共驻活动每年举办不少于6次,驻区单位举办不少于2次。

  (二)项目化推进

  在同心圆圆周覆盖范围内,崇州市各共建单位以“七个一”为载体,孵化具体项目,推动各项活动项目落地,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共建、党员教育共学、民生实事共做、困难群众共帮、利民活动共办、和谐发展共创、创建成果共享的“七共”工作目标。

  1.组织一轮共建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共建活动,注重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确定资源投向,以区域资源联动的形式实现服务资源共享,明晰服务内容,确定责任义务,确保党建活动形式由“单打独斗”转变为“连片抱团”。在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大环境下,崇州市各市直机关单位与城市社区结对共建,深入小区院落广泛开展种花植绿活动,改善城市环境,共同打造了汇蜀花园、爱民小区等美丽院落。

  2.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各共建单位积极沟通联系,厘清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通过双向认领,至少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在帮扶弱势群体、引领党员干部群众互帮互爱互助、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取得新进步。石羊、汇蜀等社区建立“临时救济资金”,由党员群众、辖区单位自愿捐款,用于帮扶辖区内困难群众。

  3.做好一批民生实事。以比赛、健身、志愿者活动、消防演练、知识竞答、座谈会、走访群众等形式,切实做好民生实事,为百姓谋福利,在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改进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崇州市人民法院晓双工作室入驻崇阳街道天顺花苑,集结了多名优秀法官为社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调解各类纠纷。中医院、爱尔眼科等单位主动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崇州青年救援服务中心广泛宣传暑期安全知识,助力提高儿童安全保护意识。

  4.引荐一批社区人才。各共建单位至少向村(社区)引荐一批人才,引导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凝聚智力资源,切实帮助对口单位解决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成立“社区人才库”,引导各类人才分散在各村(社区)提供公益性服务。开展了“蜀州陶艺”体验、我I学英语、“舞动崇州”啦啦操教学、国学公益课堂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5.宣讲一轮公开党课。共建单位领导干部每年到结对村(社区)上一次党课,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理解,学习身边先进典型,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讲奉献、比作为,心系群众,服务民生,推动发展。通过召开坝坝会、院落会等方式,深入群众身边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传达全面从严治党、环保攻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要求,提高群众凝聚力。

  6.深入一轮调研走访。由共建单位负责人带队,每半年到驻村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帮助结对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关键推进“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依托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实现科学发展。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坚持问题为导向,精准化实施“大调研”把脉问诊,有效推动拆迁安置、违建拆除等难点工作提速增效。

  7.创建一个“我们的家园”。通过结对共建、拉手发展活动,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作为载体,共同创建一个“我们的家园”,多方位展示出本村(社区)历史文化、人文风貌、道德楷模、创新活动,旨在传承文化,凝聚人心,大力构建和谐新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智慧珈”、崇阳乡村振兴创客基地、城南党委、“汇爱一家”等多个党群共建平台,为社会各界服务社区提供途径、指明方向。

  (三)社会化运作

  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最大化发挥依赖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因此,崇州市在崇阳街道试点尝试城乡联动、结对共建的社会化整合与项目化运作,凝心聚力,理顺联结带联结面,围绕城市社区的重点服务领域,结合组织优势与市场法则,以项目化形式整合财、人、物、信息、政策等资源,聚合企业、政府、中介、金融等要素,引入市场机理,采取非封闭、开放式的模式,破解驻区单位党组织沟通协调难、资源服务互补难、党员作用发挥难问题,通过社会化运作“做专服务内容”。

  1.在纵向上,坚持党建引领、促进融合,搭建“层级化”的党建体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量。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崇州市立足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组织设置,搭建起县级党委——街道党工委——“两新”组织党委——社区党委——社会组织党支部的“层级化”的党建体系,推行城市社区“大党委”制,明确职责定位,制定相关细则,搭建解决区域内党建、经济、民生、社会问题的沟通平台,夯实了党建基础,确保了各项工作统筹推进、规范运行。

  2.在横向上,坚持延伸触角、全面覆盖,搭建“枢纽化”的框架体系,提升组织的承接力量。以社区党组织、社工、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社区榜样(社区人才)五社为主体,坚持“条块结合、分类指导、全域覆盖”,在搭建“层级化”党建体系的基础上,培育、孵化、整合各类社会组织,构建“区——街道——社区”的“枢纽化”的组织体系,提升社会组织对政府转移职能的承接力,拓展服务半径。把相关服务从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演变为社会各界的“大合唱”,企事业单位组织为同心圆活动提供空间场所载体,同心圆为企事业单位组织提供服务扶持,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建共享。

  (四)全民化参与

  为进一步服务区域发展、区域建设和区域群众,党建“同心圆”工作实施全民化参与,按照同领域、同性质、同类别进行分类归纳,鼓励人民群众互学互帮互进,通过“四个共享”,实现同心同德同和,推动群众和党组织的联动互融。

  1.宣传社会文明新风,共享平台。在党建“同心圆”模式下,崇阳街道结合互联网手段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文明新风,为“同心圆”活动的全民化参与提供阵地平台。一方面,以“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形式搭建群众意见需求微平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商方针对策,从“被动应付型”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参与型”服务模式。另一方面,由基层党组织牵头,结合节假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鼓励群众踊跃参与。广泛开展了寻找“崇阳记忆”、传承崇阳、“花young年华假日课堂”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不断挖掘、传承崇阳本土文化,并将其有机融入到“固定党日”、志愿者服务等日常活动中,增强社区“人情味”“生活味”和“文化味”。

  2.倡导活动服务联办,共享资源。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鼓励社工和社会组织进驻社区配合社区活动服务的联办,统筹辖区内的各类资源,根据三本清单,开展特色化、内涵化的社区公益项目,吸引居民踊跃参与,各单位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建立双向服务机制,实现项目对接、资源共享,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驻区单位联合开展了‘全面落实年’服务社区我们这样干拉练会、党建杯篮球赛、“情浓端午、党员暖心”,区域党建运动会等活动。

  3.推动项目互助联创,共享服务。针对群众的需求清单,动员志愿者服务力量,以党建带群建,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菜单式”服务,搭建起“群众点单——党组统筹——企业资助——社会组织实施——社工人员服务——社会各界监督—居民群众受益”的服务路径,为社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让社区居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崇阳街道在朱氏街社区引进社工组织,实施“老巷生辉”项目,以“乡贤文化”推动“老街变形记”“老街生活记”“老街体验记”。白云村开办《白云报》,将其打造为联系群众的纽带。

  4.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共享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的共享发展,崇州市建立了创业就业培养机制。一方面,借助各街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街道社会资源的对接,广泛动员驻街的企业,为辖区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筹集慈善基金。同时根据各社区的具体情况,通过项目的形式和周边企业对接,提升社会资源的双向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崇州市现有的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对在岗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分期、分层、分批岗位培训,提升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成效与反响

  联建联动,凝聚了党建强大合力,实现了凝心聚力、人人参与。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组织的党组织联建联动,崇州市整合了党组织资源,以党员为枢纽构建起了组织网络系统,有效改变了各党组织相互分隔自成体系的状况,规避了组织松散化的弊端,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党组织与崇州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的同步建设与协调发展的目的。

  同向同行,发挥了党建示范作用,实现了和谐之路、党建先行。崇州市基层党组织的联动共建模式,发掘了一批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党员和先进的行业领头人,模范党员带领普通党员同向同行,路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外化为行动的力量,强化了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提升了干部形象、组织形象,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认可,彰显了社会治理的有力效果。

  共建共享,坚持了党建服务初心,实现了群众需求、服务指路。城乡联动共画崇州党建同心圆、结对共建构筑区域党建共同体,不是若干基层党组织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党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升级,实现联建各方优势叠加和强弱互补,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让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真正把党组织的凝聚力量转化为群众共建共享的战斗力。

  经验与启示

  (一)定位问题是基础。党组织的联动共建必须站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广大群众的高度进行定位,以联动共建引领推动其他工作,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经济建设规律,以联动共建为平台,以提升党建水平为基础,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

  (二)统筹工作是关键。党组织的联动共建工作在形式、内容、原则等方面是有所区别的,联动共建的平台、载体和对象要实现良性互动,必须提升“联”的意识,充分发挥对象的特长,取长补短;必须营造“创”的氛围,以形式各样的活动加强党员间的沟通交流;必须丰富“建”的内容,以“互学互助、互教互为、互比互评、互促互赢”为原则,在组织联建、管理联抓、服务联做等方面做文章。

  (三)组织基础是保障。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工程,党组织的联动共建工作首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党内制度、学习党的传统、提升党性修养,练好“内功”,才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当然联动共建的党组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联动共建的对象间相互帮扶指导,形成“互促共赢”的良性局面。


责任编辑: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描微信,关注中宏网
业务合作,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

  1. 手机:
  2. 18601915889
  3. 固定电话:
  4. 010-63352390